11月2日,广东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强省。
《实施方案》经省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审议通过,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印发,分为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创新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共4部分21项内容。
全力推动创建1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体制完善、功能完备的博物馆事业发展格局,全省博物馆数量达400家,博物馆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博物馆更具创新活力,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明显提高,博物馆发展成果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的作用更加彰显。到2035年,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博物馆实力显著增强,广东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博物馆强省。
针对不同区域、层级、属性、类型的博物馆,明确未来发展定位。统筹不同区域博物馆发展,支持广州、深圳、佛山、梅州、东莞、潮州等地建设“博物馆之城”。加强对部分地区博物馆的帮扶力度,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博物馆协同发展。
整合不同层级博物馆发展,实施广东博物馆改革发展计划,全力推动创建1家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重点支持广东省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开展创建工作。力争一批优秀博物馆纳入国家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助力一批中小博物馆明显提升。孵化培育乡情村史馆、社区馆、校史馆、企业史馆等类博物馆,助力一批类博物馆发展。
广东省博物馆
南越王博物院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倡导生态博物馆建设 做优做强流动博物馆
《实施方案》提出,推动各种类型和主题博物馆发展。将高校博物馆、国有企业博物馆等纳入博物馆管理体系,引导文物系统富余资源在运营管理、陈列展览、藏品研究、保护修复、开放服务等方面支持行业博物馆发展。支持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等行业博物馆的发展。编制博物馆工作指南,鼓励和促进非国有博物馆规范健康发展,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指导非国有博物馆健全藏品账目及档案,依法依规推进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确权。加强对未经备案但以“博物馆”等名义开展活动的机构的管理。
鼓励依托文物遗址、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农业遗产、文化景观、旅游景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立博物馆。依法依规支持“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技工程等专题博物馆(纪念馆)建设发展。支持反映岭南文化发展史的重点博物馆建设发展。丰富自然、科学、艺术等博物馆品类,倡导生态博物馆、露天矿博物馆建设,做优做强广东省流动博物馆。
鼓励反映世界多元文化的收藏新方向
按照《实施方案》,广东将优化藏品征藏管理,树立专业化收藏理念,实施现当代物证征藏工程。还将加强藏品规范管理,拓展藏品入藏渠道。推动考古出土文物和罚没文物移交工作,充实博物馆藏品。鼓励机关、团体和个人向博物馆移交或捐赠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藏品。
广东将推进藏品档案信息化标准化建设,逐步推广藏品电子标识。实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利用工程和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工程。建设和完善全省博物馆藏品数据库,加大藏品资源和基础信息开放力度。支持馆藏珍贵濒危文物、材质脆弱文物保护修复。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加强文物中心库房建设。推进广东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东省文物考古标本馆的建设,打造区域性文物保护科技服务先进平台。
强化海洋出水文物研究优势,重点支持开展“南海Ⅰ号”“南澳Ⅰ号”文物保护与研究。大力发展智慧博物馆,推动研究型博物馆建设,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鼓励建立联合实验室、科研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和技术创新中心,发挥广东省智慧博物馆科技协同创新中心作用,支持博物馆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前沿科技成果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符合条件的博物馆从业人员享受创新扶持政策。
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
《实施方案》提出,利用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和藏品数据资源,大力开发文创产品。发挥博物馆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积极组织展览和教育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推动博物馆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错峰延时开放,服务十五分钟城市生活圈。
同时,支持联合办展、巡回展览、流动展览、网上展示,加速新技术应用,打造沉浸式、场景式展陈。加强跨界合作,与地铁、机场和商圈等联合办展,助推博物馆走向大众。打造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品牌,推出一批优秀校外教育基地、一批优秀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一批优秀博物馆青少年读本、一批优秀博物馆青少年讲解员等系列项目。
培养一批“国际接轨”的博物馆策展人
《实施方案》提出,增进国际合作。着力“走出去”“引进来”,探索长期借展、互换展览、多地巡展等方式,打造一批弘扬岭南文化的文物外展品牌。扩大岭南文化国际影响力,拓展文明交流互鉴。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积极发挥博物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作用。推动省内文博机构国际合作,开展文物展览、文博学术、人才培训等交流项目。培养一批政治过硬、功底扎实、国际接轨的博物馆策展人,支持专家学者参加国际博物馆组织,积极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提升博物馆专业合作水平。
新闻链接:广东博物馆工作亮点
广东博物馆的数量和质量居于全国前列。截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共有备案博物馆370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48个、非国有博物馆122个,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82个,其中一级10个、二级30个、三级42个,定级总量居全国第二位。至2020年底,广东已成为全国实现省市县三级博物馆全覆盖的五省市之一。博物馆藏品总数251.98万件/套,数量居全国第四位。广东省流动博物馆连续20年每年送200多场免费展览到基层,获颁“文化工作创新特等奖”。
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是全国博物馆行业首个地方性公募基金会。广东是全国首个智慧博物馆试点省份。广东是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五个试点省份之一,牵头编制工作规范标准,以征集的5万余件当代藏品举办“大潮起珠江”等展览,其中“大潮起珠江”展获得当年“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广东承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节能减排”课题,为全国博物馆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开展探索。东莞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博物馆之城”建设,目前广州、深圳、佛山、梅州、东莞、潮州等地“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效明显。广东是全国首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试点省份,率先探索开展馆校合作。全省有超过80个博物馆完成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得到国家文物局肯定。
《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可以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http://whly.gd.gov.cn/)搜索查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卜松竹 通讯员粤文旅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维宣 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