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激战正酣,每晚好戏连连。而在世界杯之外,我们也可通过影视作品感受足球的魅力所在。
在众多热门影视剧、纪录片当中,足球也是热门题材。这些作品以小见大,以影像之美传递足球的文化意义,并通过一个个励志的故事,凸显永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纪录片《C罗:不容忽视》
绿茵强者的王者风范
北京时间29日凌晨,由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C罗)领衔的葡萄牙队击败乌拉圭队,成为本届杯赛第三支提前晋级的球队。
五次金球奖、四次欧洲金靴奖和五次世界足球先生。C罗无疑是中国球迷最熟悉的超级球星之一。纪录片《C罗:不容忽视》讲述的正是C罗职业生涯的传奇之路。
1985年出生于葡萄牙一个贫困家庭的C罗,是家里的小儿子,从小倍受父母的宠爱。他拥有着快乐的童年,一个小小的足球,足以让他玩上一天。
12岁,他独自离家加入葡萄牙体育足球俱乐部,从此拉开了自己传奇生涯的大幕。
片中,多位受访者都提到了C罗追求卓越的精神。2003年,在与曼联的一场季前赛友谊赛上,时任曼联主教练弗格森对这位小伙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并成功将他签入曼联。曼联名宿里奥·费迪南德对C罗对自我的高要求印象深刻,他透露:“尽管有很多积极评价,但C罗总会找到一个消极的评价贴在自己的酒店房间门上,然后用它作为前进的动力。”
对胜利无限渴望,却又经历过那么多次的沮丧。技艺高超的背后,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付出与牺牲。透过一个个真实的讲述,C罗强硬、要强、自律的性格一览无遗,展现出这位绿茵场上的强者不容忽视的王者风范。
2009年,C罗选择转会皇马,震撼球坛。2014年欧冠决赛,C罗补时破门,助力皇马逆转马竞获得冠军。前皇马助理教练保罗·克莱门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被C罗的冷静与自律所震撼。“比赛结束,大家在更衣室疯狂庆祝,一转头,旁边有一小撮人正在谈论着什么,原来是马塞洛、C罗、佩佩,他们已经在讨论明年应该怎么做,然后再赢一次。”
《C罗:不容忽视》记录了多场影响C罗职业生涯的重大比赛,通过影像资料与真人访谈,展现了C罗在球队里的领袖气质。例如,2016年欧洲杯对阵法国,C罗因为受伤无法坚持比赛,无奈的他在场边调动自己的队友,传递自己的想法,以另一种方式助力葡萄牙队成功捧起冠军奖杯。
此外,影片还聚焦原生家庭对C罗的影响。20岁时,他的父亲去世,母亲成为了家庭的支柱,这位伟大的女性无时无刻不传递着一种坚强的精神。而这种对家庭根深蒂固的精神也影响着C罗。25岁时,C罗也成为了一名父亲。“我很开心他能看到自己的父亲依然在场上踢球,依然能拿到冠军,依然很健康,状态出色,这是我梦寐以求的。”C罗说。
纪录片《梅西》
“球王”是如何“炼成”的
若说本届世界杯最受关注的球员,无疑是“球王”梅西。对于今年35岁的梅西来说,卡塔尔很可能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届世界杯。这一次,“梅老板”能否带领阿根廷队捧起大力神杯成为全世界球迷关注的焦点。
关于梅西的纪录片有不少,但西班牙导演伊格尼斯所执导的《梅西》是最为经典的作品之一。这部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作品,完整描述了梅西从童年时期到成名的故事。从小时候被确诊生长激素缺乏症到进入青训队、加入巴萨,无数次捧起冠军奖杯,梅西职业生涯众多的闪光和低谷,都浓缩在这部90多分钟的作品中。
影片展现了许多珍贵的影像资料,对球迷来说可谓大饱眼福。导演还采用了一种非常规的风格来呈现人物采访,那就是把包含梅西童年的伙伴、老队友、媒体人、足坛名宿等重要人物聚集在一家餐厅,每张餐桌上都有关于这位阿根廷球星的谈话。
荷兰足球名宿克鲁伊夫、阿根廷传奇教练梅诺蒂、以及梅西队友伊涅斯塔、皮克等都加入访谈,为了完整描述梅西从童年到成名的经历,导演还海选了一名长相酷似梅西的小男孩,以剧情穿插的方式再现梅西的少年岁月。
小时候的梅西被确诊患有生长激素缺乏症,他童年的伙伴回忆,10岁左右的梅西会随身带着注射包,自己给自己注射激素针。而正是这些治疗,成就了后来的梅西。
家人朋友也是梅西人生的一部分。外婆的去世对梅西影响至深。片中,梅西童年的伙伴回忆起一段至今都令他印象深刻的往事:11岁的某天,梅西要他陪自己去看外婆的坟墓。那段路很远很长,很不好走,但他们就这样一直走着到了墓园。他相信,外婆是对梅西的人生影响最深的人,她乐观、坚持的生活态度,让他更加坚定地去成为一名足球运动员。而类似动人的细节,也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几度泪目。
纪录片《罗斯托夫的14秒》
对“灰暗14秒”的一场复盘
本届世界杯上,日本队以2-1爆冷逆转击败四届世界杯冠军德国队,备受球迷关注。而就在四年前,日本队在八分之一决赛对阵比利时的那场比赛同样令人印象深刻。
彼时,被球迷戏称为“老人队”的日本队,在八分之一决赛遇上星光熠熠的比利时队,赛前完全不被看好。比赛开始之后,日本却先进两球,掌握主动优势。然而,一次短短14秒钟的犀利快速反击,让比利时队成功破门。也正是因为这14秒钟,让现场形势扭转,拉开了日本队最终被淘汰出局的序幕。
这场比赛后,日本 NHK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名为《罗斯托夫的 14 秒》的纪录片,原原本本还原了那次失利。
面对镜头,当时日本队的主教练西野朗以及一众球员,重点“研究”了那令日本球迷沉默的14秒钟。西野朗在片中回忆道,当2比0领先时队员问自己是不是要回撤防守,他回答“保持现在这样就好”,“事后想来,这样模棱两可的态度很可能是被翻盘的诱因。”昔日的不甘涌上心头。但冷静下来,他们对这场球进行了复盘及反思,并讲述了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影片也采访了日本队的对手比利时队的队员,比利时门将库尔图瓦表示,在比赛前他们已经做足功课:“我们看了对手所有的角球战术,对怎么踢、怎么跑重点进行了研究。”而对于比利时最后的反击,德布劳内、卢卡库、沙兹利等进攻球员也介绍了自己的想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