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剪纸动画史》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本书入选2022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课题。
剪纸动画是我国 “美术电影”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58年试制成功,见证了20世纪中国动画的兴衰,与手绘动画、偶动画等艺术形式,在世界动画艺术之林构建了富有东方特色的“中国学派”。
本书以剪纸动画发展重要历史事件、转折节点为主线,对各个时期代表人物、作品、技法特色进行分析,以图读史、以第一手史料为分析依据,再现剪纸动画发展历史脉络的同时,展现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书中将所有剪纸片一一梳理,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为首次面世,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重要历史事件、创作过程解析、作品影响,以及一些尘封的史料进行系统性揭秘。就当前动画史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描述进行勘误,尽量还原一部客观的剪纸动画史。结合创作现状,对历史部分进行平行解读,有史有论。
《猪八戒吃瓜》剧照四帧
作为中国动画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剪纸动画从1957年《猪八戒吃瓜》试制开始,至2002年最后一部系列剪纸片《魔鬼芯片》制作完成,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其间凝聚了几代动画人的默默耕耘和艰苦卓绝的艺术探索。
溯本寻源:剪纸、皮影与剪纸动画
剪 纸 艺 术
“小白纸,方正正,用它剪纸多威风,南京用它做文章,北京用它画龙凤。小纸落在我手里,我拿它来铰花样,能铰龙,能铰凤,能铰猴子满山蹦。能铰山,能铰水,能铰万物美又美。猪八戒,孙悟空,陪着唐僧去取经;秦香莲,穆桂英,诸葛亮来借东风……”这是江苏省邳县农村妇女们传唱的一首《剪纸歌》,她们一边谈论着戏曲的内容,一边用剪纸的形式把它们表现出来,以期实现美好的愿望和祈盼。
孙悟空、猪八戒的民间剪纸造型
作为具有民间装饰趣味的剪纸,操剪者多为民间妇女,由于各地的戏曲剧目不同,从而也形成了戏曲剪纸强烈的地域特色。
皮 影 戏
皮影戏,也叫“灯影戏”或“影子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艺术。它借助灯光把由人操纵的玩偶形象投射到半透明的幕布上,配上现场演唱的戏文、对白供观众欣赏,其原理直观地说有点像我们儿时玩过的手影游戏,当我们在灯影的映射下用手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姿势时,通过不停地变换手形,投射到墙上的这些影子就会形成动态的画面。
民间皮影《西厢记》
用于表演的皮影造型
剪 纸 动 画
剪纸动画,俗称“剪纸片”,是以平面镂雕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以戏曲皮影戏装配关节以操纵人物动作的经验,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则由绘制的纸片及贴在玻璃板上的前、后景构成,玻璃板之间相隔一定距离以便分层布光。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板上,用逐格摄影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逐一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的影像。
剪纸动画怎么做?
第一步
制作人员根据影片主题、导演意图和造型设计描绘制作图样。
第二步
以刀代笔,把色彩缤纷的纸张剪成人物、服饰、背景和道具。
第三步
给纸人装上关节,画上衣服后,手脚灵活的纸人,就变成了剪纸片中的“演员”。
第四步
把剪好的背景,根据影片的内容要求喷绘上色,营造出影片的环境气氛
第五步
将人物和背景按照影片内容的规定情景摆好,贴在玻璃或赛璐珞板上,作为将来银幕上的画面和形象,进行拍摄。
第六步
动作设计人员手拿秒表,按照影片放映速度的要求,绘制动作设计图。
第七步
摄影和动作设计人员密切配合,静心拍摄。
作 者 简 介
李保传,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动漫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动漫史研究专家,动漫策展人。曾策划《大闹天宫》50周年文献展、万籁鸣文献展,海南省南溟第一、二届动漫节。著有《征途——走向百年的中国动画》(1-3卷)《万籁鸣研究》《中国美术电影大师》《影视动画作品赏析》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李建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