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3件套“读懂广州”的文物 你应该是第一次见
语音播报

越秀山上的广州博物馆,虽然因新冠疫情影响暂时闭馆,但包括之前正在热展的“百件文物读广州”大展在内的多个云端展览和三维实景游馆体验产品在线上与观众见面。

其中“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 百件文物读广州精选馆藏广博101件套代表性文物,通过4个单元,100件文物,解读2000多年的广州城市史。记者了解到,在其中有33件套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那么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你可知 清代的越秀山什么样?

流连于“云端”展厅,观众们恐怕很难不被“蛙形金饰片”和“凤鸟蛙形金饰片”所吸引。呆萌可爱、金光灿灿的它们,1955年出土于小北。馆方专家介绍,凤鸟形金饰片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吴越地区,近年多地考古陆续发现,广州地区较多出土蛙纹或凤鸟与蛙纹相结合的金饰片。岭南地区自古崇拜蛙,器物上多饰有蛙纹,这类型金饰片反映了此时期北方移民对岭南地区的影响。

五羊之城,在千百年里景观变迁,代有精彩。展览中展出的清陈璞纸本《“观音山”图》横幅轴就让我们看到当时越秀山的风貌。陈璞与黎简、谢兰生并称“画家三杰”。观音山是越秀山的主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越秀山被纳入广州城范围内,广东官员在山麓陆续兴建私家园林、书院学堂、军事设施等,该区域成为广州城军事要点、文化中心。画中的观音山颇具悠远之姿,显然寄托了画家的山林理想。

1955年在小北横枝岗出土的唐代青釉辟雍瓷砚也很有趣。辟雍最初指周天子所设的大学,校址环形,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之侧。辟雍砚的主要特点是砚池围绕砚堂周边,如辟雍环水。辟雍砚始于东汉后期,发展于唐代。因唐朝皇帝极力倡导书法艺术,研习书法之风浓厚,砚台的需求量很大。随着瓷器制造业飞跃发展,瓷砚也随之盛行。辟雍的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礼仪、音乐、舞蹈、诵诗、写作、射箭、骑马、驾车等,可谓多才多艺。这跟今天的孩子“素质教育”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一块宋代石碑 一段海贸辉煌

展览中的许多展品体现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千年不坠的重要口岸与世界各地的交往,展现出广州陆海之交、三江汇流的独特地理位置所塑造的外向型经济格局和开放、包容的文化面貌,比如《重修天庆观记》拓片。

943年前(1079年),一个吉日,几位来自东南亚三佛齐的使者与广州的地方官员一道,在今天海珠北路祝寿巷一片盛大的建筑群前,主持了一场庄严的落成典礼。这片建筑,就是曾经的城中名胜——天庆观。

27年前(1052年),一场大火将它烧成焦黑的残垣断壁;经过12年的复建,它终于在旧址上重新矗立。时光流转,记录这段历史的石碑一度湮没无闻,1962年5月,人们才在原址的地下,重新发现了它。1963年,石碑入藏广州博物馆,1964年移立于镇海楼碑廊。

天庆观,唐为开元寺,宋为天庆观,元、明为玄妙观,清为元妙观,毁于民国,存世约1200年,是广州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故迹,“道观旧地,在中山六路以北,祝寿巷以南,包括中山六路电脑城、越秀净慧体校及其西侧部分民居,东西宽约70米,南北长约17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相传苏轼“谪戍岭南,侨寓天庆观”,感于“广州一城人,好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在所居住的众妙堂边掘井,水质的清冽仅次于光孝寺的达摩泉。人们名之为东坡泉、东坡井。1052年,侬智高围广州,天庆观被毁。所以当三佛齐的至罗罗来到广州时,看到的是“斯观瓦解,遗塞芜没”。

广州是对南海诸国交通贸易的重要口岸,是如碑文中所说的“五羊濒巨浸,接诸蕃,飞航交集之地”。城市的基础设施尽快恢复,外贸才能重新兴旺。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神奇的传说。据说他们乘船来时遇大风浪,云中忽现神人,风浪遂平。他们发现天庆观废墟中的残像酷似海上神人,遂决心复建天庆观。

古三佛齐范围,主要在今苏门答腊岛一带,地处航海贸易要道,地理位置优越,本地出产的特色物品有玳瑁、珊瑚、宝石等,在中国很受欢迎。而且当时宋朝第一大贸易伙伴阿拉伯各地所产的物品,如乳香、蔷薇水、没药、琥珀、番布、番剑等,都得在这里集散。他们与中国长期有良好的贸易往来。三佛齐的地华迦罗(至罗罗是其亲随)“富而好道,诚而求福”,钱包鼓鼓,又非常积极主动,有过几笔大额捐献后,天庆观终于在他继承了注辇国(三佛齐属国)王位之后重光。

其他如清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纹内锡胆茶叶盒、清黑漆描金人物纹游戏盒、清黑漆描金徽章纹团扇、20世纪初外国造木嵌螺钿几何纹首饰盒、黑红漆描金人物纹披肩盒、盒架,以及饰有西洋人物、欧洲纹章的广彩器物等,都是经由广州口岸展开的宏大而绵长的外贸交往的具体而微的见证物。

还有一件非常独特的展品不得不提——清《鸦片的危害》通草画册。这是来自广州永泰兴的作品。永泰兴是广州最出名的通草画室之一。这套画册以“鸦片是怎样让人一步步从富足健康彻底堕落为一个悲剧的”为主题,面向西方顾客传达了中国人对于禁烟的理由和态度。

在清代“名校”的课卷里看学霸的日常

广州的文风、学风是此次展览中着力颇重的地方。

湛若水《圣学格物通》成书于明嘉靖七年,摘录五经、诸子、史书及明圣祖圣宗格言大训等著作文字,内容广泛,主旨在“明圣学”,为修身与治国、平天下提供借鉴。 学海堂的课题、广雅书院的课卷,还原了当时年轻学子问学的热忱。

清光绪十二年“素心兰室”款抄手砚则是另一种风雅。砚台一侧由该砚主人陆应暄题“井尔井,田尔田,宜丰年。素心兰室珍藏”,另一侧由梁鼎芬题“金玉其声,瓦铛其形。浑纯古朴,端洞精英。 光绪十二年梁鼎芬观”。陆应暄是晚清广州府番禺县人,号素心兰,著有《素心兰室诗钞》。梁鼎芬是晚清文学家、藏书家、诗人,陆应暄的番禺同乡,先后任丰湖书院院长、端溪书院院长、广雅书院首任院长等职,为“岭南近代四家”之一。这方朴素的砚台,让我们看到旧时文人之间交游酬唱的一些鲜活瞬间。

康有为想在广西办报 梁启超缘何不同意?

清《林文忠公政书》由林氏家族于咸丰年间辑录刊刻,全书共 37 卷,分十册。馆方专家介绍,林则徐在禁烟抗英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师夷长技、积极抵御西方侵略的海防思想。收录于书中的《复奏查察虎门排錬炮台摺》,详细记录了他赴粤任职期间,亲自督导缴获走私鸦片、勘察虎门等处炮台,从而全面掌握海防形势、巩固海防体系等情形。

梁启超致康有为函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仿佛将大家熟悉的历史事件拉到眼前。信件由康有为之女康同璧捐赠,写于1897 年4月4日。信函主要就康有为在桂林开办学堂、翻译日文书、办报馆、筑路等设想作出答复。梁启超赞同在桂林开设学堂,但对其他三项事宜均提出异议。他结合自身办报经验,认为桂林当地民风未开,加之经费不足,不适宜办报;且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等原因,不适宜在桂林翻译日文书籍、修筑马路。这封信精彩地呈现出在两位维新派核心人物在实践中,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纠结。

孙中山积极倡导“航空救国”,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谭根,广东开平人,生于美国旧金山,是飞行家和水上飞机设计师。孙中山曾盛赞谭根所开办的飞行学校。与冯如、杨仙逸等人相比,谭根的飞机实践相对没有那么著名,但却是开创了前所未有的领域,也表现出广东人在近代中古航空事业发展中探索思路的宽广。

《少年先锋》(一卷10期)1926年在广州出版,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的机关刊物,从中可以看到早期革命者的探索之路。


“‘读懂广州’系列文物展:百件文物读广州”33件套首展文物一览

序号 文物名称 年代

1 晋蛙形金饰片 晋

2 晋凤鸟蛙形金饰片 晋

3 唐青釉辟雍瓷砚 唐

4 清陈璞纸本“观音山”图横幅轴 清

5 清《圣学格物通》 清

6 清屈大均著《翁山文外》 清

7 清学海堂课题 清

8 清广雅书院课卷 清

9 光绪十二年“素心兰室”款抄手砚 清

10 重修天庆观记拓片 现代

11 红色团龙纹暗花绸氅衣 清

12 清黑漆描金人物故事纹内锡胆茶叶盒 清

13 清黑漆描金人物纹游戏盒 清

14 清黑漆描金徽章纹团扇 清

15 20世纪初外国造木嵌螺钿几何纹首饰盒 20世纪初

16 黑红漆描金人物纹披肩盒、盒架 清

17 民国石湾窑刘佐潮制素胎拍蚊公陶塑像 民国

18 清末民初石湾窑陈渭岩制青釉俞伯牙陶塑像 清末民初

19 清乾隆广彩西洋人物采樱图盘 清

20 墨彩西方故事图茶叶罐 清乾隆

21 广彩描金戏剧人物纹章纹椭圆形盘 清嘉庆

22 广彩人物纹章纹汤窝 清道光

23 清银鎏金累丝烧蓝山水纹嵌玻璃内胆香水瓶 清

24 十九世纪银鎏金累丝花朵形挂饰 十九世纪

25 银錾刻纹章菊花纹茶具 清

26 鸦片的危害通草画册 清

27 瓷器包装运输纸本水彩画 清

28 林文忠公政书 近代

29 梁启超致康有为函 戊戌变法前

30 1915年谭根在香港试飞的水上双翼飞机照片 1915年

31 阮啸仙使用过的书籍 近代

32 《少年先锋》(一卷10期) 1926年

33 广东省农民协会会员临时会证 1925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邓颖瑜 刘颖颖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 卜松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