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丨疫线“00后”:再苦再累,也要全力做好
语音播报

在广州市白云区疫情防控一线中,有一群“00后”的身影,上门核酸采样、为市民配送物资、做好后勤服务保障、挺进风险区域消杀……他们站上防疫一线,不怕苦、不怕累,一样样干下来毫不含糊。

陈露:抗疫“老兵”首当领队

2001年出生的陈露,是云城街萧岗经济联社医疗门诊部的护士。今年10月,萧岗经济联社接到组织医护支援松洲街的紧急任务,陈露率先报名。

首次担任萧岗经济联社支援松洲街医护领队,每天连续10多个小时高强度工作,陈露从未喊累。在抗疫前线,陈露不仅是支援核酸采样点的护士,还是大家的“小管家”,协助支援队伍领队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近期天气多变,针对萧岗联社防疫人员休息不足、熬夜上火等症状,门诊部医生开出清热润肺的药方,陈露负责熬制煎煮,并把凉茶做成独立包装派送,以增强工作人员的免疫力。


陈露煎煮凉茶给工作人员提高免疫力

“陈露2020年来我们门诊部工作,一直以来都很积极,做预检分诊、做核酸采样、煲凉茶、清理医疗垃圾,她什么工作都愿意做,积极配合安排,是一个很有干劲的小姑娘。”萧岗经济联社医疗门诊部主任刘晶表示,陈露是所在医护队伍中年纪最小的。尽管年龄小,但已是一名疫情防控的“老兵”,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只要有任务她都报名参加。

不论黑夜白昼,在核酸采集工作、分发核酸采集点物资、组织疫情防控知识培训、预检分诊值班等工作场所,都有陈露忙碌的身影。


陈露为群众进行核酸采样

陈超宇:工作仅四个月就当起防疫队长

11月3日,来自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志愿者陈超宇,跟随大源街抗疫小分队来到嘉禾街科甲05网格支援,成为物资配送组的小队长,带领分队14名队员,保障网格居民生活物资。


11月10日晚10点多,配送时间结束,网格货架上的物资已经清空。一名女生很焦急地跑到物资配送处,表示订的外卖到了物资中转站但却没有送到网格。陈超宇二话不说,立刻骑着三轮车到卡口去找外卖小哥。回程时,三轮车突然没电,陈超宇推车爬坡走了十几分钟才回到网格,根据地址把外卖送到了女生手上。


陈超宇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除了配送物资、值守卡口等工作,陈超宇还帮助网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清点抗疫物资、搭建采样帐篷,到辅助核酸检测、领取和派发工作餐,全都进行得有条不紊。工作中,陈超宇总是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拈轻怕重,不管是配送物资还是其他应急工作,总是冲在前头、不推不躲。

“陈超宇虽然很年轻,但是管理队伍很到位,能扛重担、能挑大梁。”嘉禾街科甲05网格网格长魏强说,遇到急、难、险的工作,陈超宇总是不畏艰险,不提要求、不讲条件,带领队伍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是年轻人的榜样。

梁立:细心“小胖”为校医做防疫培训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抗疫,但我知道防疫工作很要紧,即便再苦再累,也要想办法克服,全力把它做好。”2000年11月出生的梁立,是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中医康复师,也是该中心医护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自10月16日新市街划分高风险区以来,梁立每天穿着厚重闷热的防护服上门采样,至少要爬七八栋楼。梁立说:“这是我大学毕业后遇到的第一次疫情,有点猝不及防,对防疫的工作流程也不了解,我经常向领导、同事请教,很快就适应和完成任务了。”

11月14日下午,记者跟随梁立从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出发,上门为高风险人员做核酸采样。从出发前准备采样物资、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对接,到爬楼上门采样、穿脱防护服,再到处理医疗垃圾、标记采样管,身材有点胖的梁立一套流程下来,细心、周到,一气呵成。


“虽然梁立是‘00后’,但是他不仅够细心,还特别有担当、有责任心。”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部部长钟秀丽说,此轮疫情期间,有一批校医前来中心支援,但他们不太熟悉穿脱防护服,当时负责对接的组长又正在忙工作。梁立执行完任务刚回来,见此情景,主动提出为校医们做防疫培训,给她留下深刻印象。

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梁立从不喊苦喊累,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份工作。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黄健忠说:“梁立是个很能干的小伙儿,每天爬楼上门采样,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瘦了差不多十斤,我们看到了他身上肯干、会干、有担当的精神。”

余汶霏:“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小孩了”

来自白云区城管局环卫科的工作人员余汶霏,是一名“00后”,刚毕业不到3个月,就主动报名走上抗疫前线。截至11月16日,她已经辗转黄石街石岗村、白云湖街大冈村、嘉禾街新村和长红村等多个地方,连续奋战了23天。在这期间,她参加过转运专班、协助医护人员上门核酸采样、居民物资配送、生活物资保障等相关工作。


余汶霏帮助同事穿脱防护服

“防护服、隔离服、口罩和面罩等,各种物资要清点和分拣好,确保一线人员安心抗疫。”余汶霏在嘉禾街长红太和社区02网格已坚守了数天,在网格物资保障组,她负责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防护物资分拣派发、居民物资的派发安排,以及防疫应急物资的调配等。早上7点多,余汶霏和同事就开始上岗,提前安排好物资;晚上,她和同事坚守到10点多才下班返回酒店,一天下来平均工作时长约14个小时。


余汶霏与同事为居民运送生活物资

“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个小孩了。”余汶霏表示,第一次穿着闷热的防护服爬到城中村房屋七楼时,感觉非常辛苦难受,但看到身边的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奔赴最危险的地方,自己也就觉得没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为了让疫情早日散去,吃再多的苦也值了。

唐诚锷、李祥俊:背40余斤设备风险区爬楼消杀

自10月底起,嘉禾街望岗片区列入管控区域,唐诚锷成为该片区的消杀队队长。据了解,嘉禾街共分为61个网格,每个网格至少配一名消杀员负责环境消杀,24小时待命。此外,还有人员专门负责确诊病例家、高风险人员楼栋的消杀。尽管每次消杀的地点不同,但要求都一样严格。


“我们每天都需要对街道、店铺、单元楼垃圾桶、下水道、一脱二脱间等各个角落进行地毯式消杀,不留盲区。”唐诚锷介绍,每次一接到任务后就要立即开工,几乎忙得停不下来,但队员们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我希望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抗疫贡献一份‘00后’的力量。”

与唐诚锷同组的李祥俊也是“00后”。每天,李祥俊需背上40多斤的“背包”进行环境消杀,喷完一桶药液,防护服里里外外早就湿透了。李祥俊告诉记者,每天消杀两次,身穿密不透风的防护服,爬完一趟楼梯下来,感觉喘不上气。


但这还不是最难的,李祥俊说,最难的是克服内心恐惧。“我是第一次参与这项工作,第一次要对高风险人员所在楼栋进行消杀,心里还是害怕的!”李祥俊表示,经过了几天的工作后,内心的恐惧感逐已逐渐褪去,已经自如开展工作了,“‘00后’会害怕,但不会退缩,希望能够在一线展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汤南 通讯员:刘喜冰 江兴夏 党英伟 张楚琪 全碧芳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庄小龙 通讯员:刘喜冰 江兴夏 党英伟 张楚琪 全碧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