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来了 灵活就业人员可考虑 专家建议:打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与企业年金账户
语音播报

1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对个人养老金参加流程、资金账户管理、机构与产品管理、信息披露、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具体规定。证监会近日在回应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提出的养老金产品纳入范围、投资对象、投顾服务、估值标准等意见建议时指出,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和销售机构名录将于近期发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11月10日也表示,个人养老金理财行业平台已经完成技术上线。如此看来,个人养老金已是“万事俱备”。

目前,多家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都表示,已经为个人养老金业务开发及发展做了充足准备。有理财机构表示,尽管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限额1.2万元,但从对冲通胀的角度来看还是很划算的;权威社保专家也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意义重大,前景十分光明。

何为个人养老金?适合哪些人?

本质为强制储蓄  月均可支配收入达5000元以上可考虑买

根据《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规定,个人养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的制度。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自主选择购买符合规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实行完全积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银行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是个人养老金的受托机构。某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经理郭莉介绍,个人养老金本质上是一种强制储蓄,避免出现“老年贫困”。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会有投资产品池,与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职业年金)资金运作类似,产品会采取股票、基金、债券等多种产品组合方式降低风险。

她举例说,按照个人养老金账户每年1.2万元的限额,如果缴存20年,按照3%的年化收益率,20年后本息可达32.8万元;缴存30年的话则可以达到58.3万元,对于理财经验相对匮乏的群体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郭莉表示,与一般理财产品相比,个人养老金产品具备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等属性。“单从对冲通胀角度看,购买个人养老保险还是非常划算的。”

养老金事关老人晚年生活。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某保险公司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姚瑞生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的主要吸引力还在于税收递延。“现在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万元,如一个月收入为2万元的参加人,每年的税收优惠为1200元,但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可能面临多缴税。如月收入5000元以下的人,让他每个月拿1000元出来买个人养老金未必愿意。并且他本来不需要缴税,买了个人养老金取出时可能还要多缴3%的税。”

姚瑞生说,个人养老金不存在直接和理财产品竞争,主要取决于投保人是否愿意牺牲资金流动性,从而在退休后多一份收入。他表示,参与个人养老金缴存不是单看收入,而是看撇除刚性开支外的可支配收入,“每月以可支配收入的5%~20%缴存个人养老金我认为是相对合理的,按现有1000元/月封顶的缴存政策来看,月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的可以考虑买。”

行业反响如何?

限额1.2万元考验机构理财水平 有利于做长期资金规划

有基金公司表示,在基数较低的情况下,目前个人养老金“含金量”仍较低。某基金公司助理研究员陈梅告诉记者,虽然个人养老金概念最近很火,但要把每个人1.2万元的缴存金额实现最高收益,对理财机构的理财水平是一个很大的考验。“现在对于个人养老金的缴存人数还没有预估模型,如果没有人数上的规模优势,对于基金公司等受托来说,这样的小额资金吸引力有限。”她表示,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可以把个人养老金作为家庭理财产品的一部分来分散风险,“个人养老金低风险,就相当于为客户每年买1.2万元的基金定投。”

相比之下,银行方面则要积极得多。广州某银行个人理财经理潘清(化名)告诉记者,目前该行已经准备好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具工作,尽管个人每年限额1.2万元,银行还是高度重视这部分业务。“因为每位缴费者只能有唯一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将来个人养老金账户有可能和个人储蓄账户打通。从开拓客源的角度考虑,银行希望能抓住政策机遇。” 潘清表示,虽然个人养老金金额小,但其账户稳定,有利于银行做长期资金规划。

个人养老金是基本养老保险的有效补充。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何需要个人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推出恰逢其时 是2亿灵活就业人员的新选择

个人养老金到底好不好?知名社保制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他说,要提高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的积极性,就需要对个人养老金的重要性、迫切性有深刻认识。

郑秉文说,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支柱在养老体系中必不可少。具体到我国,从必要性看,第一支柱替代率将面临长期的趋势性下降压力。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8.4岁,低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41岁和欧盟国家的43岁,但由于男女性平均退休年龄低于发达国家10年以上,制度赡养率却高于发达国家:2018年欧盟国家老年赡养率为30.5%,每3个工作人口对应1个退休人口,到2050年将提高到49.9%,达到每2个工作人口对应1个退休人口;相比之下,2019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赡养率已达38.3%,到2050年将高达81.8%。

而从迫切性看,第二支柱不能覆盖庞大的灵活就业群体。我国灵活就业人口目前已达2亿多人,约占全国总就业的27%和城镇就业的43%,这部分人亟待通过第三支柱来覆盖。

从可行性看,我国居民储蓄率位居世界之首,日益成长的中等收入群体具备参加第三支柱的需求和经济能力,他们也需要个人养老金改善家庭财富构成。“举例说,新的社会阶层和自由职业者合计约3亿人(去重后),是目前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覆盖人数的数倍,他们观念新颖,缴费意愿强,足以撑起第三支柱的框架。”

郑秉文表示,第三支柱的覆盖范围应是“正规就业+灵活就业+退休人员+非就业等特殊群体”,他看好个人养老金的前景。“我国住房公积金目前实缴职工达1.53亿人,其中包括各类企业职工近1.1亿人。第三支柱的潜在目标群体除这1.1亿人外,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和新的社会阶层数量均数倍于1.1亿,理论上讲,个人养老金在人数方面是不愁的。”

如何提升覆盖率?

打通二、三支柱 让个人养老金成为“有源之水” 将来缴存人数或突破1亿人

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财税研究所所长杨森平教授表示,尽管目前我国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力度还有提升空间,但个人养老金启动意义重大,这标志着我国多层次养老体系中的第三支柱建设迈出重要一步。“有了制度设计做支撑,接下来的配套政策会逐步出台。”

郑秉文也认为,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刚启动,有不足之处在所难免,但顶层设计出台意义重大。他表示,国外值得借鉴的一个做法是打通二、三支柱。“二、三支柱养老金账户之间无障碍转接是国际惯例。以美国为例,雇员在变换工作时可将企业年金转至个人养老金账户,保持了养老储蓄的连续性。我国目前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不算多,员工跳槽时新企业可能没有企业年金,如果企业年金能自动滚存到个人养老金账户并跟随员工走,这部分钱就可以继续投资,员工积极性也会提高。如果二、三支柱可以打通,个人养老金可迅速扩大覆盖面。”

杨森平也认为,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打通将是趋势。他表示,不少发达国家第三支柱的规模主要来源于第二支柱的滚存。“推动企业年金引入自动加入机制,能够在提高企业年金覆盖面的同时促进个人养老金的发展。一方面,应允许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在变换工作或者退休时可将第二支柱中的企业或职业年金直接转移到第三支柱进行自主管理 ;另一方面,应优化养老金金融产品供给,在机构理财之外,允许参保人根据自身投资偏好自主选择养老金融产品投资。”

在杨森平看来,为了提升个人养老金的覆盖率,除了按照3%的比例实行税收递延外,还可以丰富税收优惠方式,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适时提高个人养老金缴费税前扣除标准,提高每年的缴费上限,增强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力。

他还表示,除了税收优惠的激励外,个人养老金的缴存人数也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直接相关。“我们缴公积金的人数都在1亿以上,将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养老金缴存人数在未来增加到1亿人也是有可能的。”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署名除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