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21日凌晨0时,万众瞩目的第22届男足世界杯将在卡塔尔的多哈海湾体育场揭幕。
本届世界杯是历史上首次在中东海湾地区举行,也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季举行,东道主卡塔尔更是首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另外,本届世界杯也是最后一届采取32强模式进行的世界杯。本届赛事将呈现哪些新的变化?
史上最“紧凑”的一届世界杯
这次是世界杯首次落户中东海湾地区,从足球运动的发展推广角度来考量当然是一件意义深远的事情。但外界质疑的是,卡塔尔这样的弹丸小国究竟能否顺利承办一届优质的世界杯?
卡塔尔是一个面积仅有1万平方公里的小国家,他们与国际体育上一次结缘的最大盛事是2006年多哈亚运会。当时的卡塔尔人口还不到100万,其中多半是外籍人口。而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该国的人口虽已成倍增长,但也仅为250多万。因此,卡塔尔是世界杯92年历史上陆地面积最小、总人口最少的东道国。
不过作为一个中东石油输出大国,卡塔尔被公认为世界上最为富裕的国家之一。正是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卡塔尔在过去12年来在球场、交通、接待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数千亿美金,完全可以满足世界杯举办的硬件要求。卡塔尔多年来也承办了众多高规格的国际体育大赛,累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
以往世界杯东道国的国土面积都比较大,例如1994年的美国、2010年的南非、2014年的巴西和2018年的俄罗斯,各国球队、球迷、媒体记者都要频繁坐飞机转场。但这一届,32强在卡塔尔境内的比赛和驻扎都浓缩在方圆不足100平方公里内,堪称史上“最紧凑”的一届世界杯。
卡塔尔世界杯共使用8个球场,分布在卡塔尔东海岸的4个城市,主要围绕在首都多哈附近,其中各球场之间的最短距离仅有5公里,最长距离也只有50公里。球迷只需要通过当地便捷且费的地铁系统和穿梭巴士就能往来各比赛场。世界杯比赛期间,各国球迷可以在同一个比赛日观看多场比赛从而收获前所未有的观赛体验。各队球员也免却了长途奔波,这对奉献一届精彩的赛事有直接的帮助。
由于世界杯期间有接近卡塔尔人口总数近一半的外国球迷入境,卡塔尔还专门用多年时间建设卢塞尔新区,打造了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新城,完全可以满足众多球迷世界杯期间在这里生活。能容纳8万人的卢塞尔体育场是目前国际足联标准建造的世界上最先进的、规模最大、系统体系最复杂的专业足球场,它由中国企业承建,是举办本届世界杯闭幕式和决赛的球场。
北半球首次“反季节”举办世界杯
过去21届世界杯都是集中在6月-8月进行,但卡塔尔世界杯却首次在11月-12月进行。外界习惯把本届世界杯称为首次在“冬天”举办,其实这并不准确。
卡塔尔并非第一个在冬季举办世界杯的国家,比如1930年的乌拉圭、1962年的智利、2010年的南非和2014年的巴西,比赛时间虽然也是在6月-8月,但仍算南半球的冬天。2010年南非世界杯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个别场次比赛时是在10℃以内的低温进行。因此,卡塔尔世界杯准确来说应该是首次在“北半球的冬天”进行。
本届世界杯于当地时间11月20日晚上7时进行揭幕战,当地时间12月18日傍晚6时进行决赛,决赛日也是卡塔尔的国庆日。卡塔尔夏季的白天气温高达40℃以上,夜间温度也有35℃,因此并不适合进行高水平的足球赛。为此,卡塔尔与国际足联经过长期的审慎考虑,最终才敲定了目前的世界杯赛期。
卡塔尔目前的日气温在22℃至32℃之间,球员作赛的体感应该比较舒适。不过,土豪作风的卡塔尔人早早已经为8座比赛场中的7座准备好“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相信气温不会成为本届世界杯的难题。
不过,由于本届世界杯的赛期改到了11月至12月,因此欧洲五大联赛不得不首次面临这个阶段停赛的问题。五大联赛本赛季虽然全部提前了开赛时间,但基本都是打到世界杯开幕前八九天才停赛,因此对于各欧美强队来说,集中备战的时间与往届相比明显更短一些。在本赛季欧洲联赛中激战而受伤的各队球星明显增加。例如,博格巴、坎特、罗伊斯、马内等名将纷纷遗憾落选本届世界杯,孙兴慜则不得不带伤坚持前往卡塔尔。
赛期“最短”的一届32强世界杯
自1998年世界杯扩军至32强之后,至今进行过的6届世界杯赛期都超过30天,但本届世界杯只有28天。其中24天为比赛日,休息日仅仅4天。这意味着如果一支球队要杀入决赛,那么他们将面临4天一赛打满7场的残酷体能考验,这对各队阵容的板凳深度是一个极大挑战。
由于这两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际足联已经更改了每场比赛的换人规则,单队可以有3次共5人的换人名额,本届世界杯将首次使用这个规则。另外,国际足联批准各队的世界杯参赛人员人数由23人增加至26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各队的体能保障和增强战术变化。
卡塔尔与中国有5个小时的时差,本届世界杯的开球时间点有5个,当地时间为13时、16时、18时、19时、22时,对应北京时间为18时、21时、23时、0时和凌晨3时。64场比赛只有24场是在北京时间凌晨3时开打,这意味着中国球迷有近2/3的比赛可以不用熬夜观看。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喆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嘉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