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资源集聚的广州,患者排队候诊很常见,医生千里寻患者很罕见,这一段机缘,却成功挽回了一个宝贵的生命。今日(11月18日),来自外省的林红(化名)在广州出院了,一场网络问诊,一个素昧平生的医生一场打“飞的”之旅,让她重获新生。
今年9月,中山六院放射性肠病专科副主任马腾辉在网上接诊了一名59岁的宫颈癌患者,术后放化疗的林红出现了严重的放射性肠损伤并发症 ,已无法自主进食,因消化道大出血几近休克。找到马腾辉前,林红已先后在荆州、武汉等地医院就诊,均无法找到有效治疗方法。
看到这么复杂的病情,马腾辉皱起了眉头:患者刚结束放疗不久身体虚弱,半年来已经历4次腹部大手术及多轮放化疗,病情复杂棘手,再次手术难度大,万一倒在手术台上,医生百口莫辩。这时,马腾辉仔细研究林红资料,发现一线生机:病变重灾区位于盆腔,上腹部可能还有手术空间入路。
但是由于是网络问诊,没有现场查体 ,难以下最终判断。马腾辉劝说林红来广州就诊。“我不想治了,带我回家吧。”经历了反复求诊,林红早已心灰意冷,失去了生存的希望。“可能还有一线生机,如果就此放手,搭上的就是一条人命和一个家庭。”在与患者女儿意见达成一致后,马腾辉毫不犹豫,打“飞的”直接空降到林红的病床前,立即与主管医生团队展开联合会诊。
马腾辉医生奔走在武汉的高速公路上。
经过充分的沟通,当地同行对复杂放射性肠炎这一疾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形成“联盟”,合力劝说林红不要放弃。林红的亲友团纷纷加入劝说队列,她的家人告诉马腾辉,“你尽管治,即使最后倒在手术台也不会有一点怨言!”
在众人的不放弃下和医生团队的保驾护航下,10月14日,林红在广州成功实施了再次剖腹探查复杂腹腔粘连松解及放射性小肠乙状结肠直肠瘘切除手术,手术历时九个小时,过程顺利 。术后,两个月无法正常进食的她恢复良好,吃上了香甜的米饭和菜肴。这一次,林红确实要回家了。
术后患者恢复了自主进食。
一场打飞的之旅,挽救了宝贵的一个生命。
对话马腾辉
记者:在您的职业生涯中,这是你第一次自发飞去把患者追过来的吗?
马腾辉:以前经常会有外出会诊,一般是有外地医院发出的联合会诊邀请函。由患者联系我,我直接飞过去看病的,这是第一次。
记者:面对不认识的网络问诊患者,您为何作出这一决定?
马腾辉:因为我发现她还有生存的希望,如果就这样放弃了,她回到老家就是等死了。我的已故恩师王磊教授曾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他的医道、为人、对患者的爱护,一直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 。我希望亲自去确认她是否有手术机会,也希望在当地普及放射性肠炎的疾病医学知识。
记者:您需要承担风险吗?
马腾辉:她的病情很复杂,半年内多达四次手术,刚放疗不久,这些都是不利再次手术的因素,手术难度也很大。但是,我们这边诊治放射性肠炎的患者数量大、经验也丰富,在国内也是牵头放射性肠炎的相关诊治指南的,对于这位阿姨,我有手术的信心。她答应转院后,我按照后续的转院流程,完善好转诊的交接。
记者:这一过程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马腾辉:当地的医生非常支持我的决定,患者的家族非常团结,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看到阿姨现在能吃能喝,心情也比较愉快,我们像朋友一样聊天,团队的周佐霖医生和何炎烔博士也对阿姨照料有加 ,对待患者不但治病,也需要有心理的抚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 通讯员:简文杨、唐小雨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