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策展人萧煌:综合材料绘画研究不应只关注技法的表现
语音播报

近日,“临山观海——首届广东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在深圳市宝安1990负一楼宝安美术馆展厅展出,现场共展出160余件综合材料绘画作品。综合材料绘画是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文化演进而产生的具有现代性、国际性、包容性、探索性的新艺术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边界,突破了传统绘画工具材料的束缚,拓展了艺术表现的空间,改变了传统的审美经验,将丰富的物质材料介入绘画,并通过多样化艺术处理手段,将其转化为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形式语言,带来了独特的视觉艺术体验。为此,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本次展览的策展人萧煌,就综合材料绘画的系列问题进行了访谈。


广州日报:我们关注到您这几年活跃在综合材料绘画领域,去年4月份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由您策展的“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在行业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问您为什么会专注和深耕于综合材料绘画?

萧煌:近十年国内对架上绘画的前沿探索尤其材料在绘画领域的综合运用,确实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热潮。不仅是从事传统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的艺术家突破传统固有媒介的表现使用,更有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朋友,也热衷于在综合媒介的实验性使用中,去探索跨媒介的混合使用和综合性的表现语言,从而出现了各种新样式、新视觉和新观念的绘画作品,也打破了大家对所熟知的以某种单一材料属性为主体的传统绘画概念的认知。但“综合材料绘画”这一概念说法则一直未能定论,且有各种不同见解的声音。为顺应时代的发展,2010年中国的官方行业协会组织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至此始,作为官方概念定位,“综合材料绘画”这一说法得以广泛应用和被认知。

本人认为“综合材料绘画”的产生所回应的时代问题,重点是中国当下的架上绘画如何打破传统创作样式所承袭的局限性,并在世界艺术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以文化的自觉意识去重新审视自身在国际文明阵列中的话语特性、身份符号及独立价值。丰富艺术语言、艺术表现与艺术精神的新视野、新方法与新发展路径,绘画材料的综合运用和材料艺术的跨界整合,已然成为绘画艺术新发展不可回避的重要语言载体。

由本人荣幸担任策展的“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是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展览组织工作,依托于中央美术学院作为项目的发起与主办单位及在此学科领域具有的重要学术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周而复始”展览的整体策划呈现了我国高等绘画教育多年来在材料表现艺术教学上所取得的成就,较为全面体现了国内艺术家的最新探索与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是当代绘画领域的一次全国性学术交流。通过对当代绘画语境的背景与演进阐释,为绘画语言表现的主体关系在当代的发展提供路径考察与文本分析。也正是在此成果的基础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邀请我担任“首届广东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的策展工作,我将从文化之根、价值之源的视角,去挖掘广东省域范围内的在地文化属性和时代发展机遇,通过地域传统文化的营养汲取,注重当下多元文化属性的相互融合与价值衍生,进而推进绘画艺术在当下的创造性转化和持续性发展。

展览现场


广州日报:首届广东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从策展的角度请您介绍一下什么是“临山观海”?

萧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从2017年成立以来,在许炀主任的带领下做了很多工作,艺委会主、协办了一系列开拓型的学术活动,如“修复学堂”“修复展”使文物艺术品保护修复的理念和方法走向普及;除此以外,还有一系列的学术展览活动,这些活动的成功开展,使得广东艺术家们在架上绘画的当代表现方向上,迈入系统性发展征程。

作为艺委会成立以来在岭南地区组织举办的最高规格与最大规模的专项学术活动,我们立足于全球开放性视野与新时代发展格局,通过举办具有在地文化属性的学术活动,传承岭南文化优秀基因,确立当代绘画时代语言的价值体系与文化坐标,是这次展览的出发点。为什么以“临山观海”为展览标题?在我们的认知观念中,山与海的关系,既是陆地与海洋,也是陆地与海洋的不同地理空间产生出的两种不同文明图景:海洋——贸易的西方文明,土地——农耕的东方文明。这构建了新的秩序关系与文明思考,而这种关联与对话无疑来源于历史与传统文化所赋予的当代反思。我们今天着眼于绘画本身,更需要直面思考绘画在新文明秩序下的当代发展。具体而言,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介入性思考,厘清各种绘画材料的技术性语言、可视性经验、表现性思想,以及绘画自身被赋予和承载的时代精神,这个命题,从更大层面上说,也是我国绘画艺术立足自身和走向更高视阈的必由之路。

展览现场


广州日报:广东省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从您的角度看,跟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有哪些机会?

萧煌:因这些年工作的关系,我多次与广东各地的艺术家接触,尤其通过对广东这几年艺委会的几个论坛和重要展览的关注,如《艺术与科学论坛:解读综合材料绘画备战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专题》《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深圳综合材料绘画作品邀请展》《灼灼其华——青年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等,对广东地域在创作上有突出特点的艺术家相对比较了解。从整体来看,广东省“综合材料绘画”的发展呈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鲜活的创作语言面貌。广东美术有着丰厚的历史,近百年来,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岭南画坛锐意创新,敢为时代之先,诞生了如李铁夫、何香凝、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林风眠、关良、方人定、司徒乔、赵少昂、李桦、王肇民、胡一川、黎雄才、关山月、廖冰兄、赖少其、黄新波、罗工柳、古元、杨之光、林墉等大家巨匠,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美术的创新发展,形成中国百年美术“缩影”及与时俱进、求新求变的“广东现象”。今天广东的艺术家面对材料艺术在绘画中的表现一样充满了开放的语言气象和革故鼎新的创造精神。二是表现出鲜活的时代气息和海纳百川的多元面貌。广东地处南岭之阳,而位居南海之滨,连通四海。曾经的广州十三行贸易与外销画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广东作为始发站和重要母港;近代以降,改革开放更是使广东成为中外文明互通交流的一方热土,尤其在美术界更是诞生了被孙中山誉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的李铁夫,勇于率先开启学习西方油画的美术大门,并引进现代美术教育体系,所以广东美术最突出的特点是“融西贯中”。今天广东地区的美术发展更是彰显了岭南人的智慧: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这是广东省打造文化强省的优势基因,也是岭南艺术家有别于内地省份的内核所在。

展览现场


广州日报:为何这次展览的主题定为“合”?

萧煌:社会的发展面临着空间、节奏、需求、内容等方方面面的变化,而艺术的发展同样面临着网络化、数据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各种机遇与挑战,如何自我宣传与定位?如何与各国及重要地区的艺博会、双年展、艺术节、艺术论坛等紧密关联?如何进入到真正的国际艺术圈进行交流?依存大的时代发展格局,粤港澳地区的艺术家将迎来更加国际化的前景,也将与区域以外的更多生机勃勃的文化元素进行融合,既有挑战,也是机遇。创新、创意、创造将成为这片土地新的艺术底色。

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需要走向国际化。通过一代代人的文脉传承,形形色色的思想与艺术形态当随时代转化与新生。当代艺术的创作与表达其实正在成为一个大美术的概念,在艺术的各大领域即绘画、雕塑、装置观念、影像、设计、数字艺术及各概念性艺术,进行综合性融会贯通,各艺术学科之间相互融合与创新并引领社会思想的创造性表达。他们不会拘泥于某种固定概念的传统艺术形式,而是面对差异尽显包容与融合之心,按照自己的想法重新构建个性化的艺术创作语言。材料成为一种现代性视角迎来各个传统画种艺术家们的普遍关注和研究,有时甚至成为创作语言本身、思想本身。破与立互相交织,颠覆与创新并存,跨界与融合所孕育的,是未来可期的艺术繁盛时期。因此,本次展览的主题定义于“合”。临山以观海,和合而共生,我们正积极探求新时代绘画艺术的繁荣之道。

展览现场


广州日报:您认为综合材料绘画是材料的综合重要还是材料精神更重要?

萧煌:这个问题是目前学界正热议的问题。当艺术家们挖空心思突破固有媒介限制的时候,就会产生出各种新的艺术形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性语言,其本质是因时代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生内在改变而产生的“跨媒介”存在,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以绘画的形式来研究如何在思想观念、技术美学、语言本体等方面进行当代性视觉表达。我们很多的艺术家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各种技法,形成一些比较熟练的却套路化的表现手法,更有甚者,有些朋友为了材料而材料,最后画面反而没有了生命力,这些“艺术化”的手法,往往只是表层。艺术家不应该把自己导入一个舒适区,变成熟练工种,把别人已经创作、研发出来的东西拿去模仿、重复就变味儿了。艺术家应该懂得让材料语言和材料本身去说话。

近千年之前的宋画只用了最简单的墨色却能表达出宋韵的清雅。包括我们看宋朝的器皿,绝对单纯,是素色和质感的单纯,但在“素”的追求里却透着风雅与高贵。另外像我们所熟知的八大山人,在他笔墨之下,一尾躺平的小小的鱼,一只怪僻桀骜的孤鸟均可独自成画,不仅表达了八大的艺术个性,寥寥几笔甚至勾勒出了明遗民的忧郁与悲怆。所以并不是材料的使用和叠加越多越好,越厚越能说明什么似的。艺术好玩的地方还是在于她的原创性,整出点新鲜的别人没玩过的东西出来。

所以话说回来,您所提问的“综合”概念,其重点不应是局限于形而下物质形态的叠加与堆积,也不应只是去关注技法的表现研究,而是应该回到绘画本身,回到绘画对世界变化发展的回应与思考,回到绘画语言本体关系,回到绘画语言观念的个性化表达上。跨媒介的融合,其优势应该是在宏观与微观、客体与本体、造化与心源之间,追溯世间万物彼此的关联及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结构,所生成的“视觉性表征与空间”,所生产的“意义的存在”。我们必须重视重新回到艺术被表达的最初,重新发现人文精神在当下的介入方式,从群体和个体的价值差异中寻求艺术表达的根本,进而改变我们对世界和生命理解与尊重的程式。


八大山人《安晚册》之六:鳜鱼



广州日报:“首届广东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的策划侧重于美协对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创作的集体动员还是会从绘画本身做一些时代精神的挖掘?展览实施的重点是什么?

萧煌:展览期间我们会举办同期研讨会,并特邀在该艺术领域具有学术研究的学者和艺术家参与讨论,作为首届的官方性学术展览,既要解决学术上的专业问题,也要发动社会各方的力量来关注和研究该类艺术,尤其是关于当代架上艺术的边界与创新探讨。我们既需要在纵向上梳理艺术教育中关于中国绘画发展的演进,也需要从横向上聚焦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和反思,这是架上绘画在时代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艺术家的创作现状和整体发展面貌,个人认为以下三个方面是本展览项目需实施和推进的重点:

(1)绘画材料的研究需要体系化,也需要跨门类整合。一方面需要深入传统绘画的价值研究及与各门类体系的内在关系,以材料作为研究的基点,延伸至技法、语言、风格、美学等领域,以此带动艺术创作,形成以点带面,进而建构自我艺术表达的方式方法和研究体系。

(2)绘画的语言表述,需要与时俱进,要具有鲜活的时代特色。材料语言本体是我们认识艺术史、文化史的重要路径,与时代递衍的语言关系是丰富当代绘画发展的重要基础。

(3)重视材料表现与材料精神的文化关联,并构建时代特色的艺术发展基因。绘画语言的时代演进要与当代美学嬗变建立紧密的构成关系。尊重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循绘画精神的本体价值,以人为本,去表现和弘扬当代社会的情感家园和精神内核。

萧煌重要策展项目简介:

2022《临山观海——首届广东综合材料绘画研究展》策展人

“2021自然与艺术——保护生物多样性全球艺术大赛”组委会主任暨系列艺术展策展人

《2021年香港国际授权展·云上中国内地馆》项目“创艺——国际艺术IP上海邀请展”总策展人

2019“多瑙河对话”当代艺术节主宾国项目“无声处——丝路上的中国当代艺术”国家馆策展人

国家艺术基金2019传播交流与推广项目:中央美术学院“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系列展策展人

中央美术学院100年校庆:“百年华诞 不忘初心——2018·中央美术学院硕博导师作品展”执行策展人

北京保利艺术中心“学院之星”品牌创始策展人及系列展年度策展人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运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陈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