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新领军”!从广附到清华,他用时1年
语音播报


日前,刚升上高二的广大附中学子王皓东通过数学领军计划进入清华大学,开启了求学之路的新阶段:接下来的8年时间,他将在清华大学求真书院度过,接受学术大师的指导,深耕基础数学研究及应用领域。

数学领军计划面向全球招收中学阶段综合优秀且具有突出数学潜质及特长的学生进行选拔及培养,从本科连续培养至博士研究生阶段,致力于在中国本土培养一批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并能够引领中国乃至世界基础数学及其相关应用领域发展的领军人才。

就读广附的这一年,王皓东一直在系统接受数学竞赛训练。刚结束高中数学联赛的王皓东,才回到家里,就接到了广附数学竞赛教练杨姗老师的电话。“当时杨老师问我,要不要报名参加清华大学的‘新领军’选拔。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答应了。”让王皓东意外的是,这一次尝试,彻底改变了求学之路的进程。

差点“泯然众人”的他渐渐重拾光芒

从华罗庚、陈省身诸位前贤,说到世界各地的菲尔兹奖获得者,王皓东侃侃而论,谈锋很健。但他又很能注意对谈者的切入话题,无论谈了多久多深,他都会记得这一小节的出发点,从来不会让论述的生动过程干扰到论点的清晰表达。这种收放自如,展现了他有别于数理逻辑的另外一种天赋。

“我是一个‘乐天派’,小学开始老师就这样评价我。我不会因为成绩的一点起伏就患得患失。”王皓东“成名”很早,在当时的广州小学数学妈妈群里,王皓东的名字耳熟能详。而且他的抗压能力很强。“有的考试,我会在同队的同学里表现得乏善可陈,但有时又会鹤立鸡群。而我清楚题目对不对胃口、发挥是否失常,所以考试结果不是最值得关注的。”他说。

对于王皓东来说,他的高层次追求,在于对数学本源的探究。但有几年时间,王皓东陷入了困惑,曾经让他引以为傲的奥数,突然没有了进阶的途径,昔日的荣光,几乎要转化为“泯然众人”的慨叹。

初三这年,王皓东妈妈看到了广附自主招生简章,在跟广附创新中心主任周弋林深入了解情况、交换意见后,她在最后时刻点击了提交申请的按钮。令王皓东大开眼界的,是广附的自由。王皓东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受到较高的认可,但在某些科目的学习上,的确发力较晚。如果还要花很大心思在这两方面平衡的话,就没办法做到心无旁骛。但王皓东这种类型的学生,广附已经培养过很多,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年级、班级管理层面,对竞赛生的安排都有着清晰的认识,也有长效的保障机制。

“吴俊级长、黄健仪班主任,他们本身都是带出过很多清北学子的老师,都培养过‘屏蔽生’,所以根本不用多作解释,他们就很明白我想要走的路,也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允许我在文化课上暂时抽身。”王皓东在这个环境中,觉得很“舒服”,如鱼得水。

在广附这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王皓东都在竞赛专用课室学习和自习,有时在教练的办公室里沉思,很少在教学楼里。“什么时间停课,什么时间上课,上哪些专题,在家学还是在学校学,学校给了我很大主动权。”

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索取,而是恰如其份地在有限的空间里纵横驰骋。“即便是放假期间,每三天一定有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了解学习的进度。”一旦计划定下来,就会有很多的配套方案在发挥作用。王皓东的时间被堆得满满的,但他却从来不觉得受限制。

在吃喝聊天的竞赛课氛围中快乐地进步

“简直是过分。”对于杨姗给他们上竞赛课的第一印象,王皓东这样描述。

“两大袋!真的是两大袋!”王皓东用手比划形容杨姗带进竞赛室的袋子。杨姗考虑到当天上课时长比较长,怕同学们饿着,于是自行买了不少食物。“后来就逐渐‘离谱’了,有时还会有奶茶。”他兴奋地说。

就是这样一堂深奥的数竞课,在老师的带领下,变得轻松高效。对于王皓东而言,讨论更是非常对胃口,于是他就化身为“小老师”,成为了讲台上的常客。

“吃吃喝喝聊聊天,这是我们竞赛课的常态。但于我们而言,因为有了系统的保障,有了计划的统筹,有了方案的推进,有了老师的护航,这一年的积累和推进,远胜于过去几年的学习。”

王皓东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缺点。“我觉得此前的习惯不够好。不管是思维的锻炼上,还是训练的扎实推进上,若仅凭家庭和我个人的规划,很难臻于至善,甚至都不可能正常输出自己的水平。所以这种保障和培养弥足珍贵。我们需要自由,但我们更需要一定的束缚,不能悬浮在半空无所依归。”

杨姗在谈起王皓东时,最经常讲起的是王皓东的积极主动。“虽然皓东的基础不是特别扎实,但他的确有很吸引人的地方。比如他的自信谈吐,他的无私分享等等。他有他的锋芒,但只是学术上的;待人方面又随和得很,乐于助人。在讨论课上,他的奇思妙想,给同学们带来很多启发。”杨姗与其他教练配合,将重点放在夯实王皓东的基础上,同时也让他在思维的尖锐度上持续发挥优势。这种氛围,就是王皓东最渴望的——既汲取了新知,又发展了特长,所以他如沐春风。

“高中进入广附,周弋林教练肯定了皓东学习高等数学的热情,给了他很大的信心。有一次回家他很高兴地让我下单买了一堆高等数学的书籍,说周老师认为他可以在学习高联竞赛之余,坚持高等数学的学习,鼓励他一年以后可以尝试‘新领军’。”王皓东妈妈至今很感激周弋林老师对王皓东的认可、激励以及指明方向,“还要特别感谢陈泽桐教练、杨姗老师对他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假如没有一个这么好的环境,很难想象他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

理想情怀是比兴趣爱好更高阶的动力

在培养王皓东的兴趣方面,妈妈煞费苦心。“妈妈在我目所能及的地方,摆放了很多书籍,尤其是数学方面,这也成功地吸引了我的兴趣。”而王皓东爸爸,则了负起大多数的陪伴责任。没有“望子成龙”情结的他,凭借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和笃定的执行,给王皓东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借助视频自学汉语拼音,从小跟外公比赛背元素周期表,尝试自己证明教材上未提供证明过程的定理,初中起就饶有兴致地看“托马斯微积分”……在王皓东妈妈眼中,他最大的特点,在于能从自学中发展兴趣。而且这些学习,并不以升学为目的。家长对学习的介入,仅限于跟他讨论思路,帮助正确归因。

为了在学业上有更高的进阶,王皓东还旁及信息竞赛和物理竞赛;为了解决竞赛中遇到的难题,他又开始涉猎高等数学。“假如让我一辈子学习,我将会非常开心。”王皓东很小就对妈妈这样说。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王皓东对这句话有很深的体会。除了跟上身边同龄人的步伐,他还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以学习为媒,他的交友圈远及上海、浙江、长沙等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破除了时空的阻隔,切磋琢磨,孜孜以求。

外公家的家风很好,对儿女严格要求,有很高的期许。“外公那一代人,都会想着为国家为民族去创造,去超越,有着特别强烈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对儿女的期许,也会自然地延续到王皓东的身上,“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外公的《数学手册》,薄薄的一册,上面有他密密麻麻的工整笔迹。在那个年代,知识的获取没有今天那样便利,但人们的求知欲反而更旺盛,意志也更笃定。”

隔代的亲情,使得慈爱比鞭策多得多。在王皓东还小的时候,外公就会亲切地向他展示自己求学阶段的一些物件,历数峥嵘岁月,王皓东听得如痴如醉,更为那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和气量襟抱所折服。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星 通讯员:吴海丰
图/学校提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