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后,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生活西区教师宿舍的路面看不到积水,道路旁是下沉绿地,雨水集中在此处,达到一定深度通过溢流井排入雨水管网……
这是近日记者在广州大学城海绵城市示范片区见到的建设项目之一。
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创新建设模式,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会呼吸”,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加以利用,进而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记者在广州大学城广东工业大学生活西区教师宿舍见到,路面有一定的倾斜度,铺设的地砖看起来没什么特别,但其实这是一种透水砖,透水砖下另有乾坤。
据工程人员介绍,透水砖下依次是中砂找平层、土工布、级配碎石、土基层、土工布、碎石、渗流水管,通过这一系列的装置能最大限度吸收、净化雨水。雨水如果量大,透水砖一时无法全部吸收,多余的雨水通过倾斜的路面流入下沉绿地,当下沉绿地的水达到一定深度就会通过绿地中安装的溢流井排入雨水管网。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减缓雨水速度、降低市政管网瞬时水流量,从而减轻市政管网压力,有效缓解内涝问题。”该人员表示。
在广东工业大学生活西区高级专家公寓,下沉绿地变成了雨水花园。花园中种植了水生植物。周边居民表示,水生植物开花时非常漂亮,既达到了“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的效果,又美化了环境。
近年来,广州大学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片区建设:一是在总体规划层面,结合良好的绿色生态本底,构建以中心湖为中心,连接14条河涌及高校内湖泊的蓝色空间水系。二是管网排查修复,针对雨污水管网错混接、损坏等问题,深入开展源头污染治理,进行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错混接管网改造,管网修复等工作。三是源头海绵建设,片区内新、改、扩建项目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结合建筑小区改造、道路广场更新改造、公园绿地提升工程,实现源头雨水蓄滞净化,有效缓解片区内涝问题,减少道路面源污染。四是中水补水循环,利用大学城杂用水厂,补充河湖生态基流,增强水体流动性,提升水体生态自净功能及景观效果。
目前,大学城海绵城市示范片区计划实施24宗海绵建设项目,其中2022年年底完成6.2平方公里,建成10宗项目;2023年年底完成11.36平方公里,建成14宗项目。截至目前,2022年底需建成的10宗项目中,已完工3宗,其余7宗正在按进度要求推进;2023年年底需建成的14宗项目中,在建的有5宗,正在开展前期设计的有9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通讯员 陈晓洁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李波 通讯员 陈晓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时秀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