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文学自传《镜中瑕疵》
从体弱多病的孤僻少年到一代文学巨匠
他创造了一片文学的新大陆
讲述隐藏一生的真实自我
近期,国内推出澳大利亚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特里克·怀特的长篇文学自传《镜中瑕疵》。
这是一位天才作家别出心裁、诚挚坦率的“自画像”。他毫无保留地回忆了不断自我探寻、不断创作的一生,文字时而诗意抒情,时而冷漠自省,时而诙谐刻薄。他用自己的方式将澳大利亚和世界描摹、拆解,重新镶嵌在自己心灵的版图之中。本书译者是资深翻译家李尧,翻译出版文学、历史专著53部。
怀特一生拒绝了无数文学奖项,也很少接受媒体的采访。即使接受过一些简短的采访,怀特也会密切关注这些报道,亲自写信给编辑,巧妙地纠正每一处错误。对于这样一位将个人生活隐藏在重重迷雾之中的作者,随着诺贝尔文学奖的荣誉而来的,是媒体和读者更加密切的关注。人们赞扬他的作品,同时也愈加迫切地想认识真实的他。对此,怀特则表示,“要抢在任何一个家伙给我下定论之前”向世间交出答案。
虽然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怀特的一生却并不顺遂。父母将照顾年幼的怀特的任务交由家中的乳母、佣人,再加上他自幼患有哮喘,性格阴郁、身体孱弱,又向往被视为消遣的文学、诗歌和艺术的创作,令他成为了家族中的异类。一颗向往艺术以及自我探寻的种子自幼便已经种下。虽说后来他远赴伦敦求学,也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一种找寻不到归宿的漂泊感始终在他的心中发酵。
在自传的最后一部分收录了一些怀特晚年的生活随笔,其中既有他应伊丽莎白二世之邀参加晚宴的趣闻,也记录了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当晚拒不出门接受采访的倔强,以及他对澳大利亚掩藏不住的深刻的爱与忧思。这是一本毫无保留的自白书,就像怀特在最后所写的那样,“想把经历过的一切都呈献给我的读者”。
一个人审视自己的灵魂,就像照镜子。但同时,这面镜子并不是完美无暇、巨细无遗的。描绘这幅讲述自己漫长一生的自画像,不如说是对着一面有瑕疵的镜子自我审视。是时光,亦或是自我在这面镜子上留下了印记,人们难以定论。此时怀特执笔的手,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更加自信、更加饱含深情。也许,漫长一生中描绘无数动人的故事长卷,就是为了能够在这面带有瑕疵的镜子前与自我和解的一瞬间。
《镜中瑕疵》出版时,怀特已经69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睢静静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