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博物馆藏龙泉瓷器》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广州博物馆对馆藏龙泉瓷器进行系统整理编写而成的图录。
龙泉窑瓷器是中国名窑体系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瑰宝,是广州博物馆致力珍藏与研究的对象。
广州博物馆现藏龙泉瓷器473件(套),为广州地区龙泉瓷器单项藏品较具规模者。本图录精选广州博物馆藏龙泉瓷器257件高清大图呈现并附图版说明,附录部分呈现其他216件(套)。
书中还收录广州博物馆研究人员撰写的相关文章,供读者鉴赏参阅。
一见“青”心,再见“青”情。
青,是天的颜色,是水的颜色,是山的颜色,是萌生的颜色,是青瓷的颜色。
龙泉青瓷,是青瓷中的一抹绝色。
天青、粉青、豆青、梅子青……在一抹抹不同的青色里,龙泉瓷器恬淡自然、含蓄沉静、宁朴无巧,浸润着中国古典审美意趣。
以“文物见证历史、述说历史”
此次,广州博物馆以“文物见证历史、述说历史”为主题策划出版《广州博物馆丛书·藏品系列》,组建研究小组启动不同课题的藏品研究、出版工作,如容庚先生捐献青铜器、龙泉瓷、德化白瓷、青花瓷、佛造像、名人手札、历代书画、丝织品、明清古琴、汉代模型明器、石湾陶、广州彩瓷、纹章瓷、广式玻璃窗、广式家具、外销画……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古代科技艺术、岭南文化与人文精神多元呈现,让更多的民众在进馆看展、参与活动之余,也可随时静心品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人的智慧、创意。
龙泉瓷器里的闲情逸致与平凡物用
广州博物馆现藏龙泉瓷器达473件(套),以青瓷为主,兼有少量黄釉器,为广州地区龙泉瓷器单项藏品较具规模者,其中珍贵藏品达91件(套),占该项藏品总数的1/5。年代上迄北宋,下至当代,几乎涵盖龙泉瓷器的发展历程。
这批藏品在器型上较为丰富,龙泉瓷器的典型器如多管瓶、双鱼洗、凤尾尊、樽式炉、鬲式炉、觚、盖罐、大盘等皆可见。龙泉瓷器因产量大、价格实惠,能满足广大百姓日常需求,被誉为“民窑巨擘”,该批藏品亦以民用需求为主的碗、盘、碟等实用器为大宗。在器物功用上,不但展现了龙泉瓷器在文人雅士闲情逸致里的魅力,也充分体现了其在百姓生活中的平凡物用。
一眼千年的美
龙泉窑自宋代开始成为一代名窑后,生产的瓷器不仅在国内销售,更远销亚洲、欧洲、非洲,犹如中国文化宣传大使。
在记录中国与西方瓷器贸易往来的《葡萄牙王国记述》中,欧洲人将龙泉青瓷称为“是人们所发明的最美丽的东西,看起来要比所有的金、银或水晶都更可爱”。当时西方人对龙泉青瓷的喜爱,由此可见一斑。
2009年9月,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全球唯一入选“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龙泉青瓷的美,一眼千年。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这本图录,一起感受一下广州博物馆所藏400余件龙泉瓷的青绿之美:
青釉刻花五管瓶 北宋
通高27.5厘米 口径8厘米 腹径14.5厘米 足径8.5厘米
该五管瓶釉色青黄,盖饰花苞钮,盖面刻覆莲,自肩部至器腹凸起五道弦纹,第三道弦纹作折肩式,上置五管向上伸出,下三层凸起分别刻划莲瓣纹一周。
多管瓶是北宋龙泉窑较为常见的器型之一,因在肩部设有管式装置,故名,最多可见十管,以五管最为常见,一般作为专盛谷物的随葬器。
龙泉青瓷明器盛行于两宋,多为民用,主要有多管瓶、多角瓶等。北宋时以多管瓶最为典型,寄托古人五谷丰登、多添福禄的愿望。
青釉盘口壶 宋代
通高27.2厘米 口径9厘米 足径8.9厘米
该盘口壶盖饰花苞钮,盖面覆刻菊瓣纹,盘口、长颈、肩部捏塑水波纹一周,与同时期墓葬出土盘口瓶形制及装饰手法相类;成釉薄而透明,施釉不平均,淡青带黄,有明显的北宋龙泉窑青瓷特征,带有越窑遗风。
此类盘口壶一般作为盛酒的随葬器,与盛谷物的五管瓶配对使用。
青釉莲瓣纹贴双鱼洗 宋代
高3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5.8厘米
该罐内底贴塑首尾相对的鲤鱼一对,施青黄釉,釉层晶莹,釉面开片。
“洗”为文房用具,为书画过程中的沾水或洗笔用,贴双鱼洗乃南宋龙泉青瓷典型产品。
青釉菊形鸟食碟 宋代
高1.5厘米 口径5厘米 足径2厘米
该鸟食碟釉色青黄近灰,釉面开片。远望如一素菊静放,让人心旷神怡。
鸟食碟用于喂养幼鸟和换羽期的雏鸟,可盛放多种干粉状饲料混合后加水调和而成的湿料。
青釉印莲瓣纹碗 宋代
高6.8厘米 口径16.3厘米 足径5.5厘米
这件器物釉面通身开细碎纹片,如“百圾碎”。明代陆深《春雨堂随笔》云:“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百圾碎”原特指哥窑某类开片细碎的产品,后形容其他窑口瓷器釉面开片纹路繁密者。
青釉刻花折沿大盘 明初
高9厘米 口径51厘米 足径25.5厘米
这件大盘内底刻菱口开窗,内刻竹席纹,内壁刻花草纹。施豆青釉,釉层较薄,薄釉处透白胎。
明初,龙泉青瓷工艺达到又一巅峰,尤以釉底刻花与釉层厚薄间的平衡见称,该盘即是其中代表,刻花纤美,釉色莹润,明艳沉着。
青釉菊瓣纹折沿碟 宋代
高4厘米 口径13厘米 足径5.5厘米
这件折沿碟釉色青翠,釉层通透,玻化感强,釉面开片。
南宋创烧的龙泉梅子青釉采用多次施釉法,釉层比粉青更厚,入窑后经高
温强还原焰烧成,釉色莹润青翠,色如青梅。
青釉剔缠枝芙蓉纹樽式三足炉 元代
高19厘米 口径25.5厘米 底径15厘米
该炉釉色粉青,釉层乳浊而光亮,犹如美玉般的粉质感。南宋创烧的粉青釉为后世所承续,元代龙泉的粉青釉产品,胎体厚重,釉质乳浊,磅礴大气。
青釉梵文大盘 明代
高7.5厘米 口径40厘米 足径23厘米
该盘内底心刻一梵文,内底周刻弦纹两圈。施梅子青釉,釉层肥润均匀。
梵文大盘是龙泉窑常见品类,应为六件一套,一说用作佛寺法物供奉于庙堂,一说专为外销而产。
青釉荷叶形碗 明代
高4.1厘米 口径10厘米 足径3.5厘米
该件青釉碗边沿作荷叶形,釉色青灰,釉层晶莹,釉面开片。
受理气论、格物论及心性论思想的影响,宋代士大夫在各类器物中追求取法自然的独特造型,体现其自然审美观。
青釉梅瓶 明代
高11.1厘米 口径2.2厘米 足径4.4厘米
梅瓶普遍形制为小口、短颈、丰肩、肩部以下逐渐收窄,因口径的大小同梅枝的细瘦而得名,造型挺秀俏丽,望之如婀娜多姿的少女。唐代便已出现,宋代称为经瓶,明代后呼作梅瓶,主要作酒器用,后世亦演变为花器。这件梅瓶施天青釉,釉层晶莹,釉面开片,造型秀美。
青釉透雕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 明代
高28.2厘米 口径4.3厘米 足径9厘米
玉壶春瓶为北宋时期所创烧,早期作酒器之用,至明清,兼作花器,是龙泉青瓷的典型器物,以简练的造型和线条见称。
这件玉壶春瓶内外满施青釉,釉色粉淡,釉层晶莹,厚薄有致,颇富立体感。
青釉觚 明代
高22.5厘米 口径15.5厘米 腹径7厘米 足径8厘米
这件青釉觚釉色近粉青,粉淡匀净。宋代文人追复三代,喜仿商周青铜觚之造型纤美典雅,将其用作案头把玩雅物,多作插花器。明清时,觚被广泛用作陈设器。
青釉镂空器座 明初
高15厘米 口径23.5厘米 足径16.5厘米
该件器物胎体厚重敦实,施豆青釉,釉层滋润有浮光。腹壁设花形镂空,镂空之间暗刻花叶纹为饰。
明代龙泉窑开始烧造带镂空器座的器皿。因梅瓶头重脚轻,盛满酒后容易侧 翻,故需此类器座支撑。梅瓶和器座可以活动装卸,十分巧妙。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舜甫 敖涛 熊文丹 汪星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