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生机勃发
语音播报

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10月13日组织境内外记者赴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参观采访活动,在运河商务区、大运河森林公园、“城市绿心”三大建筑等地实地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果。

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自古以来就是北京的东大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北京作为一座超大城市,为优化城市布局,疏解城市功能,2017年5月明确通州区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经过5年多的建设,通州呈现生机勃发的良好态势。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运河商务区打造全球领先的城市商务新枢纽。通过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风貌的低密度生态水乡,促进水城共融。结合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契机,立足“金融+总部”产业功能定位,运河商务区目前集聚了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高精尖企业入驻。

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穿城而过。近年来,通州统筹谋划水生态环境提升工作,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包括“鸟中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等上百种生物在北运河出现。

运河两岸成为市民钓鱼、休闲散步的好去处。沿着运河往东,只见河道旁遍布亲水步道和生态公园,鹭鸟时而贴近水面时而翱翔空中,编织起一幅生态长卷。沿运河而建的大运河森林公园,是北京市首个获得批复并开工建设以及最先对游人免费开放的万亩公园。登上月岛高台,更能直观鸟瞰通州大运河沿线的生态之美。

而城市副中心剧院、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三大建筑所在的“城市绿心”过去是工业区,通过疏解腾退后在原址上进行改造,建成了集生态修复、市民休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约为颐和园的3倍,相当于3个纽约中央公园。三大建筑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实现了项目整体低碳、绿色、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节能减排目标。

据测算,三大建筑投入运营后,相比同类型未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的公共建筑,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万吨。

2023年底前,三大建筑将具备开放条件,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闲中心。不仅惠及北京市民,甚至可以辐射河北省、天津市的群众,展现首都文化风貌、促进文化艺术传播,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高品质需求。

记者们在参观采访后纷纷表示,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到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速副中心城市建设,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