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砥砺奋进路!韶关市武江区十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语音播报

“十二五”时期,韶关市武江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 亿元;“ 十三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从207.08 亿元增至269.49 亿元;“十四五”开局之年——2021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韶关市率先突破300 亿元,达306.7 亿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武江历届区委、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圆满完成“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构筑起一座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宜居宜业宜游的中心城区,书写了从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答卷。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蓄高质量发展动能

武江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武江一切问题的关键,接续通过大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武江快速发展并成为韶关经济强区提供不竭动力。2021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市率先突破300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位列全市第一,分别比2012 年增长73.3%、31.0%。

谋划建设武江科创园、城乡融合产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大产业园,筑牢新产业发展“地基”。农业发展稳步前行,培育龙头企业23家,成功申报武江区蔬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在韶关市位居前列。

工业发展质量改善,全区“ 四上”企业发展至366 家,比2012 年增加224家,烟厂、利民、供电等传统支柱企业通过转型升级不断迸发新活力。

第三产业繁荣发展,限上商贸企业发展到104家,比2012年增加76家,君临新天地广场、保利广场、碧城广场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建成运营,沙洲尾、群康路等一批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蓬勃发展。

以城乡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宜居中心城区

武江把满足市民的多维需要、促进市民的全面发展作为城乡建设的目标,打造城市魅力更加凸显、镇村风貌美丽宜人的北部生态发展区中心城区。2021年,武江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提高至84.52%、76.38%,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坚持“扩容提质”推进城市提升行动,推动芙蓉隧道、丹霞大道北等主干道建成通车,武江大道、工业路等104 条城区道路街巷实现优化提升。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3个,拖拉机厂宿舍、光明巷、津头岭等城市微改造经验得到省、市肯定推广。房地产业加速发展,欧浦御龙湾、南枫碧水花城、碧桂园太阳城、保利大都会等一批优质住宅小区建成。新增城市公园面积287.83 万平方米,韶州公园、林桥公园等成为市民康体运动、休闲生活首选地。

坚持协同发展实施乡村提振行动,打造龙归粮仓、方田花海、十里江湾等网红打卡点近30 处,“龙归-江湾”乡村精品线路获评“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改造农村公厕137座,全区273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其中美丽宜居村89 个、特色精品村81 个。加快推动西联镇赤水村、西河镇红星村“ 村改居”试点工作,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新突破。

以民生福祉为根本,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2019年,武江区在全市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省定贫困村和相对贫困人口全部有序稳妥退出;202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 万元,均排名全市第一,对比2012年分别增长2.37 万元和1.38 万元,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

十年来,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武江区每年均谋划实施10项民生实事和一大批惠民利民工程,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小学24所,新增1.8万个优质学位。高标准谋划建设区中医院、儿童医院,完成6 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新改扩建项目,医技人才队伍壮大至194 人,比2012年增长128%,被国家卫健委授予“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城乡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长者饭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惠民工程建成运营,底线民生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以解放思想为动力 ,推进改革开放

今年,武江区紧紧围绕“改革攻坚规范治理年”的目标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制定实施了18个重点领域139 项规范治理任务,谋划出台了16个专项行动、4个工作保障方案,建立完善“ 一把手”抓落实、常态化听进展、“周汇报、月汇总、季回顾”督导机制、典型经验总结推广等工作制度,着力以规范治理新成效推动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优、城乡发展要素流动更顺、乡村振兴画卷更美、生态文明底色更足、改革攻坚力度更大、社会治理水平更强的美丽武江。

武江坚持争创试点与自主创新相结合,成功申报整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等一批国家级、省级改革试点,创新实行“六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疫情防控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擂比武”机制等“武江特色”改革举措。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吴嘉宁、张毅青、曾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