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寒露时节,
广州终于切换到秋日模式,
凉风扑面,微有寒意。
不过,如约而至的不仅有凉意,
还有“燥”。
口干咽痛、皮肤干痒、困乏便秘……
怎解?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中心主任中医师黄枫教授提醒, 眼下热气渐退,寒气渐生,早晚温差大,容易引发筋骨疾病,通常表现为颈、腰、膝酸痛,加上秋燥容易出现口干、体乏等症状。
所以,他建议眼下养生防病、保筋骨无恙,可从防寒、防燥、防困乏入手——
防寒:
寒露脚不露
寒露时节,遇到降温寒意加剧,特别是户外秋风阵阵时,出门一定要注意保暖。抵抗力下降、体弱多病的人群谨记适当添加衣物。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正所谓寒从脚起,所以寒露时节足部一定要注意防寒。黄枫提醒,“老寒腿”穿上护膝,不打赤脚、忌穿凉鞋。中老年人选择保暖性较好的鞋袜,睡前还可用温水泡脚15分钟~30分钟。
不过,糖尿病人、心脏病或身体虚弱的人群,泡脚时间不宜过长,10分钟左右为宜,而且水温不能过高,特别是糖尿病人末梢感觉较差,应防止烫伤。泡完脚后要马上擦干脚,注意保暖。
不少有关节病的街坊喜欢泡脚时加些药材,可适当选用艾叶、花椒、生姜等药材煮水来泡脚帮助温经活络,也可试试以下这个沐足方,帮助缓解腰膝冷痛:
防关节疼痛沐足方
药材:花椒20克,独活20克,牛膝15克,杜仲15克,鸡血藤30克。
功效:祛湿散寒,活血止痛。适合寒湿闭阻脉络、腰膝冷痛之人。
睡前泡脚的同时还可按摩脚底、脚趾、足踝等部位,促气血循环,缓解疲劳,是简单易行的日常保健小妙招。
防燥:
饮食宜温润
寒露时节正值深秋,既要防“寒”还要防“燥”,黄枫建议,日常饮食宜以清润、温润为主,可适当喝点盐水、蜜水帮助补充水分、润筋骨、防便秘,一举三得。
另外,可多食芝麻、核桃、百合、莲子、糯米、栗子等柔润食物,芝麻糊、核桃糊、莲子百合羹也是防干润燥不错的选择:
芝麻糊
材料:芝麻300克、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芝麻和糯米打成粉,炒熟后装入密封罐中,食用时取适量放碗里,用沸水边冲边搅均匀,可视个人口感需要加适量冰糖,或放至温热后适当加点蜂蜜。
核桃糊
材料:核桃10个,糯米一小把,冰糖适量;
做法:核桃仁取出洗净、炒香,糯米淘洗干净稍泡1~2小时后与核桃仁一起放入搅拌机中,加适量水打成糊,放锅里边加热边搅均匀,视个人喜好添加水调节浓稠度,并加适量冰糖,或加葡萄干丰富口感。
百合莲子银耳羹
材料:干百合20克,干莲子20克,干银耳一朵,枸杞10克,冰糖适量;
做法:银耳用温水泡发半小时后洗净撕成小片备用,莲子、百合和枸杞也分别用温水泡发备用;把备用银耳置砂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文火煲至银耳浓稠后放入冰糖搅匀,再加入备用莲子、百合煲至软烂,再加枸杞稍煮几分钟即可收火,放至温热即可食用。
防困乏:
运动解疲乏强筋骨
眼下广州秋高气爽,早晚凉风拂面,但一天睡7~8个小时,不少人还是难解困乏。也许这是身体在炎热又漫长的夏日里过度消耗后的一种“自我补偿”。
防秋乏,中医讲究顺应“秋冬养阴”的原则,这个时节宜早睡早起,“养阴藏神”,第二天才能有充沛的精力。
除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劳逸结合,黄枫教授建议可适当运动,这是对缓解疲乏的好办法。可选择散步、快走、慢跑、登山、骑行等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使关节筋骨得到锻炼,同时阳气升发也有助解困乏。
但运动的耐受强度因人而异,对长期不运动、准备重新加入锻炼队伍的中老年人来说,应“循序渐进,从易到难,从少到多”,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动态调整,以免超出自身耐受能力,反而增加疲劳感。
有心脑血管病史或有心肺功能衰退的中老年人,建议散步或踏固定单车,运动强度不能太大。
而有骨关节病的患者,最好咨询医生,评估适合做哪项运动。比如腰膝关节有问题,就莫盲目爬山登高,以免加重病情;骨质疏松的人群,则应适当晒晒太阳补补钙,做做强度不太大的伸展运动。
另外,即使运动强度不大,运动前也应适当热身,以预防运动损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刘庆钧
部分资料/广州日报
图/视觉中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