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是热门话题,现代国画如何在跨媒介语境中创新发展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近日,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GAFAM + A MOOC“艺课”邀请到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尤莉就“跨媒介山水与现代中国画”这一主题线上开讲,分别呈现了题为“‘中华景象’ 20世纪30年代杂志与摄影集中的风景、交通建设与旅游”与“旅游黄山现代形象的跨媒介塑造”两场系列讲座。
尤莉教授
该项目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广州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协办。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教授胡斌担任讲座学术主持,项目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高级工艺美术师肖衡娟参与讲座。
在“‘中华景象’ 20世纪30年代杂志与摄影集中的风景、交通建设与旅游”这一讲中,尤莉教授表示,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艺术家们通过大量的画作、理论著作及不同发表物,探讨中国艺术之未来。现代国画除传统的水墨及设色外,艺术家们广泛地从摄影、油画、素描、水彩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尤莉教授通过对现代水墨画家作品的文本分析和对30年代杂志与摄影集中的交通建设、旅游与景观的研究,探讨现代水墨画家如何定位自己的作品,如何转化对山水画历史和模式的所感所知,从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中国现代景观意象。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因雄险奇峻的景色遐迩闻名,在20世纪三十年代,黄山是摄影和绘画常常涉及的母题。在此过程中,摄影师和国画家都运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模式。在“黄山现代形象的跨媒介塑造”这一讲座中,尤莉教授与大家探讨摄影师是如何将他们的媒材运用于黄山风景,以及他们是如何转化对山水画历史和模式的所感所知。“比如将张大千摄于黄山的摄影作品与南宋马远《月下赏梅图》对比可以看出,张大千在构图上运用了与马远类似的元素,即一文人一仕童,观山望远,这也是古代绘画常见的场景,但与马远作品中人物望向月亮有所不同,张大千摄影中的主要人物直接看向了镜头,与摄影师、观众发生了联系,并记录下了这一历史瞬间,这就是一种转化。”尤莉说道。
张大千摄,清凉台,载于:张善孖、张大千摄,《黄山画景》
尤莉教授既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史专家,也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非常有研究的汉学家,整个讲座全程用中文与观众交流,吸引了大批观众线上参与互动。
南宋 马远《月下赏梅图》
GAFAM + A MOOC“艺课”是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最新推出的学术交流与传播平台,旨在以美术馆学人的专业研究展开相关学术探索。通过GAFAM + A MOOC“艺课”,美术馆将为大家带来一系列研究文章、专题讲座、学术前沿等内容分享。
尤莉简介:
尤莉(Juliane Noth),柏林自由大学东亚艺术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德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东亚艺术史学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国家博物馆石鲁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山水与革命——石鲁画作》(柏林,Dietrich Reimer出版社,2009年出版),《跨媒介的山水与现代中国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2022)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李巧蓉
部分图片来源: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