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和远方”投稿|《燕食记》读后感
语音播报


说起“食”,估计没有什么能阻挡广东人对其追求,于是,我果断地选了《燕食记》这本书。书中描绘的细节简直让人身临其境,难怪有人评价《燕食记》是“沿着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脉络,借关于美食的跌宕故事,描摹中国岭南近百年的社会变迁与世态人情”。《燕食记》当之不愧的“三餐惹味处,半部岭南史”。

说起“食”,也就不得不谈“美食”。看过不少美食点评,也吃过不少朋友推荐的美食,但都只是停留在感官认识,并未形成评价标准,与上升到理论体系更相差甚远。好吃与否,单纯靠感觉或心情。《论语》中说“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私以为,人生本就不易,“食”确实马虎不得。至于要称得上“美食”,必定得拥有独特风味,就江湖传闻的四大民间“连锁巨头”,隆江猪手、沙县小吃、兰州拉面、桂林米粉,随便来一例,细细品,也独具一方滋味。在广州生活了十几年,有幸“食在广府”,五湖四海,各具特色,广州应有尽有。见得多,吃得多了,即便做饭小白,哪怕从楼下那不远不近的菜市场买来的简单食材,耗费点工夫,也能烹饪出些许风味。

尝美食的酸甜苦辣咸,更是要品人生道理。《燕食记》封面写着“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吃里头了”。“食”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除了果腹和生存,也凝聚中国人的生活智慧与哲思,形成中华民族文明所特有的饮食文化。中国人讲究“吃饭见人品,席间见修养;点菜有真章,吃菜有品相”。自小父辈言传身教让我们明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要尊重劳动、珍惜食物,到现在自己教育小孩,每当孩子嫌弃饭菜的时候,除了秉承父母以往对自己的要求,作为掌勺人,也不忘告诫孩子要尊重掌勺人的劳动成果。

广州空港委 黄泽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