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下午,暨南体育大讲堂之苏炳添教授主题讲座“逐梦 圆梦 续梦”在暨南大学大礼堂举行。开讲前,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为苏炳添教授颁发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思政队伍“青年成长导师”聘书,苏炳添教授也向学校赠送礼品。随后,“暨南大学体育大讲堂”以问答的形式开讲,苏炳添教授与主持人、学生们围绕主题多话题进行倾情交流,气氛轻松热烈,笑声和掌声不断,还设有“中间娱兴”,苏教授给几位小学生指导跑步步态,带领孩子们在舞台上跑一跑。
暨南大学大礼堂外,慕名而来的同学们早早排起长队,很多都是第一次来听苏教授的讲座。临床医学新生小罗想亲眼看一下“亚洲飞人”,所以一看到活动链接就马上点击抢票了,幸运地一击即中;而生物科学系的小何和小欧都已经四年级了,他们说在暨大读了3年多都没有见过苏教授的真容,这次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当然不容再错过。
现在,说到暨南大学,很多人都会想到苏炳添这个名字,甚至有人因为他来报考暨南大学,对此,苏教授却说并非如此,学生们都是靠自己考进来的,是被学校各个出色的专业所吸引,他更祝同学们学有所成,完成自己的梦想,成为社会精英和祖国的栋梁。
本次大讲堂由暨南大学体育学院、暨南大学体育运动委员会主办,苏炳添速度与训练中心协办。暨南大学副校长张荣华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暨南体育大讲堂是暨南大学校园文化品牌,邀请体育明星分享他们成长的心路历程,给同学们带来正能量,帮助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未来投身大湾区建设。
32岁跑出9秒83,苏炳添告诉大家——“中国速度没有极限”,“没有极限不可打破、尤其是不要给自己设限”。
苏教授分享了自己从2015年突破10秒大关,到32岁打破亚洲纪录的历程,他告诉大家:“所有的成功离不开充分的准备”。为什么能突破?就是在突破10秒大关的时候,认识到可以做到的大家就都去研究,越来越科学的理念与手段,令训练计划更合理且有针对性,训练更轻松更有效率,所以他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而这完全是团队合作的结果,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存在,当他跑进10秒的次数有了一定厚度,苏炳添才敢想,才明确目标,势要抓住自己最后一次奥运会的机会。
苏教授说,田径场上就是“实力说话”,唯有在赛道上获胜,对手才会远远见到你就打招呼:“Hello,SU”。苏炳添说:“大家看到了我的成功,却不知道我经历过多少挫折与磨砺,你必须克服困难,不断接受新的东西、成长进步,挖掘更适合自己的东西,自己哪些环节弱就更应该去钻研提高,要将自己的缺点变成为优点。”
苏教授说,“尽管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但坚持下来就很帅,才有机会改变”。苏炳添表示,每一个成绩都能驱散他之前所有的负能量,运动员总是好胜心强不服输,但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为此永不放弃,跑步就是他的事业,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要放弃呢?体育就是一种精神,没有别的。
苏教授坦言,“不满足现状、设立更高目标”是好事,目前,他首先是要保持自己高水平的竞技水平与状态,明年参加杭州亚运会,打好家门口这场仗,同时,打造好苏炳添速度与训练中心这个平台,帮助大湾区的青少年去实现各种的速度梦想。
有同学问苏教授是否会对没有将9秒83留到东京奥运会的决赛感到遗憾。苏炳添一方面表示,人不是机器,肯定很难总是在最重要的节点展现最好的自己,但他觉得无论是何时的成绩都是努力的体现,都应该得到认可与鼓励。但另一方面,他也承认自己的确在半决赛就达到了极限,无法在决赛中做得更好,但为什么外国强手他们可以?而这恰恰是他和中国田径未来需要攻克与突破的课题。
本次大讲堂也有轻松的话题,苏教授说吃过暨南大学饭堂的饭菜,但并没有去过那里,因为怕影响了饭堂的正常秩序,而饭菜的味道则是“还可以,但相对我太太做的就差远了”。
当一位大一的中文系女生勇敢提起,苏炳添就坦言家庭对自己的支持非常重要。苏教授很惭愧,他说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并不合格,儿子太缺少他的陪伴,总是问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所以这段在家的日子,儿子总是要求他第一个到学校去接他,苏炳添说:“所以我希望大讲堂可以在17时结束,我能赶上去接儿子”。但苏炳添更透露,家人非常支持他的事业:“我老婆说,你想就好好练,成绩就是最好的陪伴,但如果不想就滚回家”。
最后,明天就是国庆。苏炳添说:“明天是祖国的生日。生活在中国这个无忧无虑的时代真的非常幸福,感谢每个为祖国的强大和安全付出努力的人。祝国家繁荣昌盛,大家节日快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婉琪 通讯员 苏倩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高鹤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