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临床研究:不仅仅是“神农氏”和“小白鼠”
语音播报

摘要:“探秘临床研究中心”之1


近年来,众多三甲医院推动建设“I期临床研究中心”,使得临床研究这一话题进入公众视野。一提到“临床研究”,人们想到的便是“小白鼠”以身试新药,很多人会望而却步。然而医学的进步发展离不开科研,离不开现代版的“神农氏”“李时珍”,总需要有人去“尝百草”。

I期临床研究究竟是做什么?在药物研发进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科学家又如何保障生命的尊严和安全?在广东,随着越来越多医疗机构开展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的质量、效率和规范管理的需求也变得迫切。


为了让公众增进对临床研究工作的认识,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将推出一组报道,为您揭开“临床研究中心”的面纱。

今年2月,广东省成立了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由钟南山、侯凡凡、宋尔卫、高天明4位院士担任顾问,承担起全省临床研究规范管理的协调工作。该中心秘书长、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丁长海教授坦言,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不可能仅靠拥有伟大献身精神的“神农氏”“李时珍”,而临床研究远不止是“尝百草”——其实新药研发和审批已有成熟且严格的流程,反而在更广泛的临床研究领域中,海量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还存在着管理空白需要填补,从而去提高研究质量和效率,也保障研究参与者的生命安全。

WechatIMG273.jpeg

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I期临床研究在做些什么?

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医疗机构公开招募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这些研究大多数是范围更广、时间更长的II期、III期研究,I期研究则相对更“神秘”。作为新药、新技术第一次应用到人体的关键环节,它往往对研究机构的软硬件要求更高,比如需要开辟专门的独立病房、配备临研护士、ICU医护等,研究中心需要设置在一定资质的大型医院等。丁长海说,作为四个临床研究规范化管理试点省市之一的广东,目前约有30家左右的医疗机构有能力进行I期临床试验。

丁长海介绍,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的确是为研发新药服务。临床试验的耗资、耗时基本要占新药开发全程的60%~80%。临床试验按研发阶段分为I、II、III、IV期,其中I期临床试验是在动物药理毒理试验基本成功的基础上,首次应用在人体上,用来初步评价新药的人体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试验。观察随人体给药剂量增加而出现副作用的情况、探索药物最大耐受剂量、剂量限制性毒性、药物在人体的吸收情况、作用去向哪些器官部位、如何代谢、排泄等,为制定接下来II、III期临床试验设计和给药方案提供依据,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

但研发新药只是临床研究的任务之一,而且新药的研发流程、审批过程相对成熟,有药品监管部门进行严格的把关管理;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研究目标在新药研发之外,如老药的新用、新的治疗技术策略、新旧方案的观察对比等。比如老牌的糖尿病用药二甲双胍应用于治疗老年性骨关节炎、比如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生殖技术中的胚胎移植冷冻胚胎和新鲜胚胎的成功率对……”这些研究项目多是为了解决临床发现的问题,指导临床实践,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受试者是为医学献身的“小白鼠”?

I期临床试验的范围小、要求人数少,时间周期也相对短,很多都在一年内完成,但却是最基础、最重要必要的一个环节。受试者除了患者,还有身体健康的志愿者。

丁长海说,所有临床试验都会将保护受试者权益和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在参加临床试验之前,研究医生会与受试者详细沟通试验的全过程,只有在受试者完全知情并经过充分考虑后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够签署知情同意书;其次,伦理委员会会监督整个临床试验的进程,也会对研究者及申办者的资质、工作经验以及试验方案的科学性进行审核。再有就是在参加临床试验的过程中,不论什么原因,受试者不愿继续临床试验,可随时退出。这些流程都是每一个高标准的规范临床研究项目必须做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生命安全和尊严永远都被放在第一位。而各大医院建设I期临床研究中心,也是为了更专业地开展研究,可以让患者有机会得到最新治疗的机会,提前从未上市的新药中获益。尤其是对于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患者参与了也就是为自己增加治愈所患疾病的希望,临床试验一旦成功,参与试验的患者就会成为第一批受益者。“目前在我国主动愿意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确实不算多,是有必要向大众揭开这层‘神秘面纱’”丁长海说。

实际上,除了获得最新的治疗,参与临床研究的患者也可以节省不少医疗费用。临床研究涉及的研究药物和相关检查对患者都是免费的,这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尤其身患恶性疾病、罕见疾病的家庭来说可以减轻很多负担。更重要的是,参加临床试验期间,有专业的研究医生、护士跟踪随访,可以增加受试者用药的依从性,保证受试者的治疗效果;相对而言,也更利于患者跟医生保持良好顺畅的沟通,掌握更多更及时的信息。

为什么大医院重视I期临床研究中心建设?

为什么有实力的大医院都会重视投入建设I期临床研究中心呢?丁长海说,任何的新药、新的治疗方法从实验室进入临床应用前,都要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医学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临床研究。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据是进行科学诊疗决策的最重要依据。临床研究是卫生健康高水平发展和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临床支撑,而研究型病房不仅是医疗医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更是孕育患者新希望的诞生地,也是体现医疗机构综合实力影响力的一个重要维度。

2017年底,在国外医学院从事科研二十多年的丁长海回国加入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着手筹建珠江医院临床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建立时间不长,但起点不低,从I-IV期临床研究病房、专病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到临床研究项目全过程分级管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全链条培训,在规范化建设和质量控制方面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

“新药的研发有药品监管部门严格把关,但大量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如何做到规范、安全、高效,管理上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丁长海举例说。在筹建省级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的过程中,调研发现,目前在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备案的临床研究有约15000项,其中仅10%已结题,15%显示正在进行,其他项目进展情况没有反馈。

如何指导这些项目顺利开展,发生问题及时纠偏乃至叫停,让研究工作更高效、经费和资源利用更合理?这就需要全程的质控管理。丁长海说,珠江医院打造的正是一个为临床研究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资源管理平台,可以为本院和外院很多研究者发起的项目,如非注册类药物、医疗器械、诊断试剂、干细胞临床研究等进行立项、备案、登记;日常开设科研门诊、开展培训、课题申报、设计指导、统计分析咨询、成果转化应用、伦理申请,再到数据的质量控制、研究护士及质控员派出、经费药物资料管理等。

针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珠江医院临研中心还编写和完善了一整套的常用法规制度和SOP汇编在全院范围内宣讲培训,在试行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来对全院的研究项目从分级备案立项到风险评估、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评级,到帮扶、定期通报反馈及叫停机制,形成全流程的定期质控监管体系。

目前该院还建立了5个大型骨关节炎队列研究,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湘雅医院等国内一流三甲医院建立合作,取得了不俗成绩。

未来:让临床研究更高质量发展

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专注医学科研的丁长海希望一个综合性的临床研究平台,可以结合立项、质控、科研门诊、临床研究沙龙和各类培训班,让更多的研究者发起自己感兴趣的高质量、高水平的临床研究。

“珠江模式”的临床研究质控实践,也得到了业内的肯定。今年6月初,广东省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正式揭牌,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主任单位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事务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共11家单位,质控中心办公室设在珠江医院。

据介绍,今后这一质控中心将对全省开展的临床研究进行技术核查、监测评估、咨询分析、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等,助推广东省临床研究高质量发展。

“目前第一步是建立了质控专家库,接下来还将组织一些跨省交流,推动更多临床医生参与临床研究。”丁长海说,未来希望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中心能够做出广东特色,有新的途径和模板可向全国推广,推动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的开展。

策划:任珊珊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伍晓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