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风水塘的“活化”看小微水体的治理
语音播报

国庆节前夕,凤凰街张屋经济社的居民收到了一份“大礼”,经区水务局和凤凰街的共同努力,引来山水,张屋祠堂前的水塘(风水塘)一改过去“死水一潭”的情况,原本黑臭的水塘水质变好变清了,“活”起来了——岸上绿树映入水塘,一池碧水泛起微波,一群群小鱼浅游水中。水塘的改变,来自凤凰街的治水举措。

引水之路“曲曲折折”

张屋风水塘面积1200平方米,北面是张氏宗祠和村民自建房,南面是村道,长期以来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集中排入水塘,导致水体发黑,臭味飘散,行人路过掩鼻疾走。为了改善水塘水质,区水务局和凤凰街走遍周边,决定从不远处的山上人工引水入塘。虽然从引水处到水塘,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但工程量却不小。首先在引水处先建了一个10立方米的蓄水池、3个沉沙井、1个拦污池、1个截污井,并砌石挡土墙加固引水处堤岸;引水距离虽然只有600多米,由于村民自建房围住了水塘,所以引水管线绕着几栋房屋兜兜转转才通至水塘;为了促进水流动和增加水中氧气,又在水塘中安装了一台水泵。凤凰街治水办定期检测水体水质,显示张屋风水塘氨氮含量低。

治水就是建设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城中村小微水体(风水塘)是凤凰街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凤凰街目前被列入治理的小微水体有16个,相当部分的风水塘与张屋风水塘一样,原有的水渠被房屋阻断,没有活水入塘,成为“死水一潭”,垃圾漂浮、臭味漂散。虽然街道投入相当大的精力治理水环境,也安排了环卫工定期打捞漂浮垃圾,但因水源来自周边居民生活污水,水质一直难以改善。所以凤凰街改变治水思路,采取多各措施改善城中村小微水体水质,首先,配合“截污纳管”工程,把居民生活污水就近接入污水管道系统,减少污水外漏及乱排乱放的现象;其次,对附近有山水的5个水塘,就近引入山水,改善了水质,“花小钱办大事”;另一方面,联同职能部门,对金鸡风水塘、徐氏风水塘、李氏风水塘、蓝屋风水塘、张氏风水塘等9个水塘,通过小额引水工程,引入干净水源、培植水生植物、投放有益鱼种等措施,极大地提升了水体质量和美观度。

治水成就好“风水”

蓝屋风水塘的治理是凤凰街治理城中村小微水体的典型代表。街道和工程人员从附近找到稳定的山水,长期保持有新鲜水源引入水塘,特别是使用生物技术重建并修复恢复了水生生态系统,解决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形成长效自净并改善水质。同时,在水塘周边种草植树,修建健身小径,现在的蓝屋风水塘,花草满植,杨柳依依,良好的环境为居民带来了宜居的生活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居民的赞许,成为了居民眼中一个好“风水”之地。


张屋风水塘水质改善,周边环境面貌一新。(李华州 摄)



张屋风水塘安装水泵,让水“动”起来“活”起来。(李华州 摄)


蓝屋风水塘真正成为好“风水”之地。(李华州 摄)

作者:李华州 许灿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