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宠物数量逐年增多,宠物被弃养的数量也与日俱增。记者发现,除了常见的宠物猫、狗被主人弃养的现象存在以外,被遗弃的宠物中也包括一些另类宠物,这关联到的法律和生态等方面的风险不容忽视。(9月28日《成都商报》)
弃养,于宠物而言,是莫大的伤害。据悉,被弃养的宠物,约有百分之七八十都难以存活。弃养,于社会而言,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如,一些被弃养的常规宠物可能会打架、扰民伤民,甚至传播一些疾病;再如,一些被弃养的新奇异宠属外来物种,极有可能破坏本土生态系统。以在多地遭“围剿”的鳄雀鳝为例,其进入户外水体会大量捕食本土水生生物,给生物安全、生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如何才能有效防治弃养宠物行为?不少地方都在完善相关法规。《湖北省动物防疫条例(修订)》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规定遗弃饲养的犬只的,由养犬登记机关收容犬只,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在上海,2020年已有犬只弃养人被处以500元罚款。通过地方法规明确禁止弃养宠物,是一大进步。但正如有专家所说,弃养行为往往很难被及时发现,相关法规要在执行上再加一把力。
而要攻克执行难题,需回到养宠源头,从源头抓起。对于宠物,要分类治理。已经有地方通过犬只芯片植入、鼻纹识别等科技手段,来赋予犬只“身份”。这些做法不妨在合法饲养的宠物中推而广之,以便对宠物进行更为精准的管理。至于来历不明的新奇异宠,要紧盯线上这一主要销售渠道加强监管。一方面,督促网络交易平台和社交平台及时清理、删除涉及异宠违法交易的信息;另一方面,强化对快递公司的监督,防范违规运输活体动物。
对于养宠之人,则要加强生命教育和普法宣传。一些人养宠物只有“三分钟热度”,主要是因为对养宠面临的种种困难预估不足,对宠物也是珍贵的生命认知不足。有媒体报道,不少动物救助站和收容所通过“领养代替购买”帮弃养宠物找新家,但“二次弃养”的情况并不少见。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德国,需参加专门的学习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资格认证后方能认养宠物。唯有让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更为慎重地对待养宠,方能有效遏制弃宠行为。
要让善待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社会都更为慎重地对待养宠。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胡俊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谭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