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澳門9月22日電 (記者富子梅)22日,澳門科學館舉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中國科協黨組副書記、全國人大常委徐延豪向澳門科學館授牌。由此,澳門科學館成為港澳台地區唯一同時獲得上述兩項國家級教育基地榮譽的科技場館。21日,徐延豪還向澳門大學頒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牌匾。兩項揭牌活動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澳門科普教育、科學家精神教育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彰顯了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進程。
澳門科學館舉行「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
徐延豪高度評價了澳門科學館及澳門大學近年來的科普教育工作。他表示,澳門科學館及澳大近年在科普教育、科技創新、培養愛國愛澳人才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果,而且體現了澳門本地特色。中國科協關心和支持澳門科學館及澳大的科普發展,期望更好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的平台優勢,秉持開放包容的心態,推動科普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貢獻力量。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21日在澳門科學館舉辦「2022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嘉麒及中國工程院士、著名製漿造紙工程專家陳克複應邀主講,二人結合自身對科學的熱愛、對科學的奮鬥,講述國家科技事業的創新發展故事和中國科學家的先進事迹。
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局長龔志明指出,該活動多年來已發展成為澳門推廣科技教育的一項品牌活動,也成為內地與澳門在科學領域的交流平台。有助拓展青年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的視野,加深對祖國發展的全面認識。
2004年澳門首次舉辦「當代傑出華人科學家公開講座」,至今十八年間,先後邀請不同科技領域優秀科學家親訪澳門,為大眾尤其是青年一代分享當今前沿科技成就等知識。「每一次演講,都是一節含金量極高的科學課堂,讓聽眾從國家科技研究發展成果看到世界科技的演變和進步,從演講者的專業分享中體會到嚴謹的科學精神。」澳門科學技術協進會會長崔世平感慨。
「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科技發展前所未有對人類生活發生重要影響的時代,對科學的認識已成為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澳門科學館願意成為科學和公眾聯繫的橋樑,通過科普讓公眾認識了解科學家、科學研究、科技成果。」澳門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指出。前不久印發的《關於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普及工作的意見》,將科普和科學素質納入文化建設範疇,提出在國際交流中突出科普元素,加強重點領域的科普交流合作,講好中國創新故事。增強公眾科學素質,加強青少年、婦女以及教育、媒體、文化領域的科技人文交流等內容,為澳門做好科普工作指明方向、帶來啟發。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表示,澳大曆來重視科普工作,鼓勵科研科普相結合,並利用澳大的科研平台資源幫助培養澳門科創人才。未來,澳大將進一步整合大學的科技和人才資源,發揮中葡科普合作的國際化優勢,強化與內地科普平台的對接,提供更多優質的科普服務,培育更多澳門、大灣區和國家未來發展所需的科創人才。
來源:人民網
圖片來源:中新社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薛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