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流行至今的经典新书分享会举行
语音播报

近日,“那些千禧年之际在中国流行的经典外国文学”新书分享会于北京单向街书店举行。作家苗炜、图书设计师汐和,与上海译文出版社英语编辑宋玲、日语编辑姚东敏,向读者分享了那些曾经影响过他们,且在千禧年之际流行至今的经典文学。

《蝇王》与《厨房》:人性之恶与人间治愈

本次分享会主要围绕译文社近期推出的四部“布面经典”作品《情人》《蝇王》《香水》和《厨房》展开。宋玲与苗炜首先对诺奖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蝇王》进行了探讨。在谈及对《蝇王》一书的见解时,苗炜将小说情节与自己的经历结合:“我养孩子的过程中学会了一个词,叫‘啄序’,就是鸡啄食的顺序、次序,在一群鸡里面总有一两只鸡是他们先吃饭的,他们吃完之后别的鸡才开始吃,建立一个啄食次序。小孩一般在幼儿园开始就建立了啄序。

  

作为新版《蝇王》责任编辑的宋玲分享了关于书名“蝇王”的冷知识:“英语世界当中,‘蝇王’就是万恶之源的意思;而在小说当中,我们认为‘蝇王’是指人心中的恶。”

《厨房》被苗炜形容为一部温暖的作品,新版《厨房》的责任编辑姚东敏老师讲述了“厨房”与“治愈”的关系:“厨房其实是一个烧菜做饭的地方,一个有烟火气的地方,是让你得到抚慰的空间。心理上来说,你下班到家看到家里的一盏灯火,看到厨房里烧菜的烟火,可以让你的心灵有一种回到港湾的感觉。心理层面来讲也是让人有归属感、安定感。”

  

姚东敏还分享了《厨房》的读者与这本书之间的温暖故事,展现了这部经典作品延续不息的力量:“其中有一位读者,他知道我们出了特精版之后,在群里跟我说,姚老师,我十年前看过这部作品,前一段时间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又想看这部作品。他展示了几年之前发过的跟《厨房》相关的朋友圈,我看到里面他非常真情实感地写,觉得身心疲惫的时候会想看这部作品,这本书陪了他十年,治愈了他十年。

那个时候我觉得做书还是会得到幸福的反馈,我给他寄了一本新版,希望能给我们的读者一个完美的闭环,这本书陪伴了他十年。这只是我了解到的一个例子而已,这个《厨房》能被称为治愈系的代表作品,也治愈了千千万万的人,大家有不同的感动。”

  

《香水》与《情人》:嗅觉刺激与视觉享受 

在谈到《香水》与《情人》时,宋玲说:气味很难用文字捕捉、量化,《香水》是非常庞大、非常繁复、意象丰富的小说。

“《情人》是一个爱情故事,非常石破天惊,杜拉斯直面亲情和爱情的冲击,这种冲击非常强。”

而苗炜认为,《香水》是一部“嗅觉小说”,而《情人》是一部“视觉小说”。“《香水》这个小说里面有很多嗅觉上的感官的因素,因为里面写了很多臭味,包括尘土味、汗臭味。18世纪的巴黎,主人公最开始是在一个皮革厂工作,也是一个臭的地方;这个伙计被老板叫去给香水商送一块高级皮子,才在这儿发掘出来自己嗅觉上的特长。小说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写了一种感官厌恶和刺激的东西。”

  

讲述之外,两位也邀请现场观众一起感受此套书系所使用的布质封面的质感。“大家不要以为布料只可以做衣服,也可以用在书上面。”宋玲的介绍,体现了本套“布面经典”作品在装帧设计上的巧思与细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