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和文化史读腻了?来看看这本新版《达·芬奇密码》
语音播报

为纪念《达·芬奇密码》英文版面世20周年,中文版权独家拥有者九久读书人最近推出特装布面珍藏版:布面材质+烫黑+烫透明+压凹+三边书口彩绘工艺。

2004年,《达·芬奇密码》中文版出版后,掀起了畅销程度堪比J.K.罗琳的“丹·布朗热”,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

“丹·布朗”这个名字等于“好看”

红色的棉布材质上,用烫白工艺将中文书名“达·芬奇密码”与丹·布朗的中文名字凸显出来,简约,大方。再使用烫透明和压凹工艺,将故事中的代表性标识——大卫之星作为视觉主体,制造浅浮雕的效果,更显高级质感。

午夜,卢浮宫博物馆年迈的馆长被人杀害,临死前,他用自己流血的身体摆成了达·芬奇名画《维特鲁威人》的样子,还在身体旁边留下一堆令人难以捉摸的符号。显然,这是他留下的死亡信息,破解它们就能解开他的死亡之谜。

于是,法国刑警侦查局找到罗伯特·兰登,表面上是因为他是哈佛大学的符号学教授,想求助他以破解密码,实际上是因为死者在那堆符号旁边明确地写下了他的名字,警方把他当作犯罪嫌疑人,想获取他的口供。

兰登被蒙在鼓里,但索菲识破了这一切,她是死者的孙女,也是法国政府的一位密码员。她赶到卢浮宫,把事实告诉了兰登,并帮助他逃跑,两人要破解死者留下的信息,洗清嫌疑。而解开谜题的一连串线索竟然隐藏在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中。

“经典”二字无法囊括本书的博学与丰富

《达·芬奇密码》集侦探、解密、悬疑、追捕、言情等通俗小说的元素于一体,巧妙地融合了符号学、文学、历史、艺术、建筑等知识,让读者经历离奇的惊悚情节的同时,又能时时遇见壮美的历史与艺术的奇迹。

一开始你会看得怀疑自己的智商,接着你会屏住呼吸追逐作者设下的圈套,然后在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令人瞠目的阴谋中惊出一身冷汗,而结局,即使是博览群书的读者都无法猜透!

总之,一旦进入丹·布朗设计的“故事迷宫”,你就会不自觉地和他一起探索出口,根本停不下来!

这是一部好看到你非得一口气读完才行的惊悚小说。悬念一个接一个,吊足你的胃口。与传统类型小说的线性时间或倒叙手段不同,它采用多重叙事,多重视角来回切换,时空跳跃,在闪回的叙事中展示所有人物在同一时间的行动,堪称全景式呈现,环环相扣,毫不拖泥带水。

这也是一部有着巨大的知识含量、艺术含量的悬疑小说。各种跨学科的知识被巧妙地融进惊心动魄、险象环生的追逐中。

它打破了严肃作品和通俗小说之间的界限,你很难找到一个和它相似的作品,在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情节中间,穿插了这么多西方艺术、建筑等的知识。

所以,有读者评价说:“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小说,‘经典’二字过于单薄,无法囊括这本书的博学与丰富。”

它还是一本“旅游指南”。主人公就像一位导游,每到一处线索指向地,卢浮宫、法国国家图书馆、牛顿之墓、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伦敦档案学会……他就将那里的历史、文化、典故、传说娓娓道来,带着你一路领略不同的名胜古迹。

更重要的是,这部小说有很多通俗作品少见的东西,那就是人文关怀、终极关怀,这个高大上的东西,被化在悬疑小说的框架里,实在难得,也说明了这部小说的高品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