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皎皎,鱼灯璀璨,今年中秋夜的永庆坊节日氛围拉满,不少广州市民徜徉其中赏灯赏月赏美景,共享团圆好时光。美景之中,平安无疑是最亮丽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羊城大地深入推进平安广州建设,出台《创建平安广州推进方案(2013-2022年)》,紧紧围绕“实现广州成为全国最稳定、最安全地区之一”的目标,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群防群控,全力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
十年来,广州公安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挥平安建设主力军作用,立足超大城市风险防控需要,聚焦公安主业主责,全力打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在这座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的城市里,早晚高峰“羊城铁骑”忙碌的身影,路面徒步巡逻的民警、特警巡逻车,校园门口民警的暖心护学,珠江上穿梭的快艇警灯闪烁……一抹抹“藏蓝”成为最温暖民心的守护。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打击什么、防范什么。”广州公安始终对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在全省率先出台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巩固提升涉黑恶违法犯罪打击效能,组织发起“断源”“断链”等“反诈”集群战役,实现全市电诈警情、诈骗案件同比、环比“双下降”,持续强化涉枪爆、盗抢骗、黄赌毒、涉食药环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打击力度。
十年来,广州治安持续好转,影响群众安全感的暴力型犯罪逐年大幅递减。2021年全市命案发案数与2011年相比下降65.5%,破案率从2011年的94.4%上升至100%。随着城市安全水平不断提升,近五年来广州市民安全感保持在95%以上。
十年来,广州公安交管部门聚焦“人、车、路、企、救”等五个维度,推进交通安全系统治理,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重特大事故起数呈现“双下降”态势。其中,交通事故亡人数较十年前下降37%,酒驾醉驾肇事导致的事故死亡人数下降超40%。
十年来,广州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出便民利企举措,打造“公安服务广州态度”一流品牌。“最多跑一次”“就近办”“马上办”“网上办”已成为市民的办事常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
群众身边无小事。一个“小信箱”架起一座警民“连心桥”,畅民意解民忧。200万元珠宝失而复得、楼上噪音困扰妥善化解、电动自行车乱停放及时治理……“平安厅”广州公安局长信箱自去年5月上线以来,已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超5000个。
回望十年,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平安。新时代下,广州公安正以一张施工图干到底的精神,坚持精准、合成、智慧“三大警务导向”,聚焦政治、社会、治安、公共、网络、内部“六大安全”,全力服务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回应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案例分析
打通平安建设“最后一公里”
“快来人啊!有人持械企图伤人!”去年6月6日,天河区车陂东路有人意图持械伤人。事发地点位于商业广场,人流密集,车陂派出所立即启动最小应急单元响应机制,派出所警力同时出动。6名手持处突装备的应急处置队员火速赶赴现场处置,派出所警力也赶到现场,迅速协同应急处置队员将嫌疑人制伏。
这起应急处置成功案例的背后,彰显最小应急单元在平安广州建设上的强力支撑。十年来,广州深挖基层自治,积极发动群防共治力量参与平安建设。2018年5月,“广州街坊”群防共治品牌应运而生。如何进一步深化平安广州建设成效,确保重大风险隐患防范在前、化解在小、处置在早?近年来,在“广州街坊”群防共治队伍品牌旗帜下,广州规范全面建设最小应急单元,由属地公安派出所统一指挥,将散落在各部门、各单位、各场所的社会面各类防控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实行最小人员编组,以巡控值守、应急避险、紧急处置突发事件为主要职责,参与突发事件预防预控、先期处置。
目前,全市已建成最小应急单元2.3万个,配备防控力量26万余人,实现全市基层单位、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布建全覆盖,有效破解突发事件先期处置“最后一公里”难题。
如今,行走在羊城大街小巷,张贴在醒目位置的“最小应急单元”标志不断织密的“安全网”,为市民群众带来了满满的安全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章程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公新文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