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志愿者刘世勉是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资深志愿者。她从退休开始便加入到了电话慰问老人的行列中来,如今已经有5个年头。刘世勉说,当初放弃安稳的退休生活,选择通过打电话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是因为不想退休生活太无聊。“我每个月有退休金,儿子也已经大了,家中也没有老人需要照顾。我不想这么快就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我觉得自己还能发挥余热,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到别人。”
刘世勉说,陪老人聊天,自己也经历了一个适应的过程。一开始,和高龄老人聊天聊一两个小时,对耐心和体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研。直到有一次,一位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和人交流过的高龄老人打来电话,在电话中失声痛哭,刘世勉才意识到,电话聊天对于独居老人来说有多重要。“一根电话线是老人和外面沟通唯一的渠道,有的时候老人甚至不在乎电话那头的人是谁。”尽管只是平时偶尔给独居老人打打电话,陪老人聊天谈心,但刘世勉表示,这项工作对独居老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独居老人,都是因为我们志愿者打电话过去,才发现老人出现意外,及时送医院救治,才挽救了老人的生命。所以,我们定期给老人打电话,除了充当老人的’知心大姐‘外,也充当着老人的’安全保姆‘角色。“刘世勉说。
”孤独对多数高龄老人来说,是他们最大的心结。而我们这些初老者的电话聊天和陪伴则可以缓解他们的孤独感,让他们充满乐观向上的力量。“刘世勉说,她每次打电话给高龄老人,几乎所有的老人都十分高兴,在电话中表现得十分欣喜。
虽然才60岁,但刘世勉却是很多高龄老人心中的“知心大姐”。刘世勉说,很多独居老人非常没有安全感,很多老人平时基本上处于和外界隔绝状态,基本上不和外界来往。不止一名老人在刘世勉聊天时表示,很担忧自己将来有一天在家中去世都没人知道,所以,志愿者们不论是电话聊天还是上门陪他们聊天,对老人们静寂的生活来说都是一抹亮色。”通常我一上门,老人就不让走。原本定下的1小时上门探访,最终有可能是一整天,因为老人们太热情了,拉着我聊天,不停地说,因为平时可能一年也没有人和他们说上几句话。“刘世勉感叹说。
有时,在电话中陪老人聊两个小时,老人依旧情绪低落,这时,刘世勉就需要亲自来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进行深谈,打开老人的心结。
到了老人家中,除了陪老人聊天谈心,纾解孤独苦闷外,帮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也是刘世勉要经常做的事。“你把老人的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老人的心情也会好很多。”
今年已经85岁的马婆婆是刘世勉持续了5年的电话“聊友”。刘世勉和马婆婆认识,是因为几年前街道提供的高龄独居长者名单中就有马婆婆。刘世勉记得,自己第一次打电话给麻婆时,她心情处于极度低谷。“她丈夫去世,儿子女儿已经很多年没来看过她了,我我们志愿者已经成为她唯一的依靠。”而刘世勉的电话把马婆婆对生活的信心重新点燃了。
刘世勉的到来,马婆婆的生活开始有了亮色。“从老伴走后我的身体就一直很不好。”满头白发的马婆婆叹了一口气,儿子和女儿在外人眼中都是很优秀的,但他们都在外地,已经很多年没有回来看过马婆婆了。在马婆婆看来,她有退休金还有各种社会保障,就是以后住养老院,她都不想拖累儿女。但没有儿女的陪伴,马婆婆在生活中经常感到很孤单,每天在家中看电视,成了她唯一的消遣。
中秋节前夕,刘世勉专门去探望过马婆婆。中秋节当天,看到别人家人团聚,马婆婆的眼泪还是没忍住,她承认自己内心深处是孤独的。难过的时候,没人说话,这种孤独她就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打电话来排遣。而刘世勉就成为她的负面情绪释放“闸口”。所有的孤独与不快,她都会与刘世勉分享。
刘世勉说,不论是电话陪老人聊天,还是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赢得老人的心,秘诀无非是用心、用情。不止是马婆婆,对于很多高龄老人,刘世勉都像女儿一样无微不至地对待他们。她的付出也获得了老人们的认可。刘世勉说,陪老人聊天,要善于倾听,要让老人们把长期以来堆积在心中的心里话说出来,他们就会感到浑身舒畅。“如果你把他们当成你的亲人,你就不会觉得麻烦,就不会嫌他们啰嗦。慢慢你寄回发现,和老人聊天也是很有乐趣的,很多老人也是非常有智慧的,和老人聊天过程中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刘世勉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