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专家纵论广州非遗“永庆坊模式”
语音播报

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州市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永庆坊承办的“发现老城焕新之美——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开街二周年主题活动”于2022年8月底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内正式开启。

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环节,“非遗在社区视野下的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主题座谈日前在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召开,嘉宾们纵论非遗街区二年来运营的机制和模式,探索非遗保护的“永庆坊经验”,探寻非遗在当代如何更好扎根社区、回归生活。

永庆坊运营中心负责人曾珊女士回顾了永庆坊运营两年来在落地非遗活动、品牌联动文创设计、非遗研学课程三个方面的成果,讲述了永庆坊在促进非遗项目的进驻和创新传承上的努力,以及如何有效引导非遗资源在永庆坊扎根和集聚。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谢德明主任提出,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有三大特点:社区性,文化空间性,以及创新性。其中社区性指的是街区内仍住有原住民,使得街区看似像一个公园但又不只是一个公园,在这里游览除了能感受广州西关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可以顺带观察广州普通市民的生活。荔湾区在打造永庆坊街区的时候,不只是卖商品,更多的是卖情怀,卖空间感。谢主任希望游客在永庆坊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精彩绝伦的各种绝活,更希望游客能感受到广州人的衣食住行,生活调性,而这种做法也是永庆坊独创的方式,这就是文化空间性与创新性。

荔湾区非遗协会会长、象牙雕刻国家级传承人张民辉分享入驻两年来的心得时提到,广州非遗街区(永庆坊)是广州第一个非遗街区,它有两大功能,第一个是为非遗的传承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大家能够聚在一起,达到1+1>2的效果,在创作、思考等方面为非遗传承人提供灵感源泉,让传承人了解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年轻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都知道非遗本来就是来源于民间,在永庆坊,非遗从民间中来,又回到了民间,让民众在这里能够找到非遗传承人,能够从认识到喜爱再到敬畏,这是永庆坊带给全国乃至全球游客的一个独一无二的体验。”二是加强了企业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到群众中去,让群众每时每刻都能够轻松地找到不同的非遗。他说自己的牙雕工作室两年来开展了200多次体验课,有600多人次参与,这对牙雕技艺的传承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

西关正骨的代表性传承人、非遗保护专家李主江则认为,过去不少如自己一般的传承人普遍存在手艺精湛,但是无法表达的问题,协会也让传承人通过讲课互相学习,提升传承人的表达水平,促进非遗更好地传承。

座谈会最后,广东省人民政府文社研究馆馆员、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春雷总结了非遗保护的永庆坊经验:政府为主导,各方参与、保护为主、市场引导、合理利用、传承拓展。他认为这个模式值得在全省乃至全国去推广。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部分图由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