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非遗“云端上线” 彩扎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
语音播报

百米醒狮墙绘活灵活现,巨型火狮霸气壮观,连山大汤糍美味可口……最近,一场关于连山龙狮文化、瑶族小长鼓舞、炸火狮、连山大汤糍、山苍子药枕制作技艺等多个本地非遗项目的直播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莲塘村开播,成功吸引超20万人线上围观。

彩扎产业落地村民“家门口”就业

在连山太保镇莲塘乡村振兴车间里,40多名村民们正在忙碌着用竹子扎作狮头,扎骨架、扑纸、彩绘、缝布、配饰等制作在不同车间有条不紊地分工进行中。目前莲塘乡村振兴车间共有6位非遗传承老师负责现场教学,每道工序都有详细的教学分解,老少学员都能轻松上手。自开设以来,莲塘村共有80多名留守村民参加培训和生产,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随着莲塘彩扎产业项目落地,太保镇将依托丰富民俗文化资源,继续联动广州市花都区派驻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力量及社会各方面资源参与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加法效应”,通过探索“非遗+产业”模式,做好非遗传承保护、文化品牌宣传与工艺品销售,通过进一步开发研学体验、传习教学、技能培训、旅游观光、比赛竞演等项目,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太保,拉动文旅消费,带动活跃全县旅游市场。

近年来,太保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度挖掘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将“非遗”传承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成功引入具有市场潜力、带动就业强的莲塘狮舞文化产业,在盘活狮舞等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线上直播 带动连山非遗火爆“出圈”

“连山大汤糍是我们连山人过节的必备食品,吃过连山大汤糍的人都不会忘记它的美味,它滑而不粘,皮薄馅香,用现磨(碾)的糯米粉,包入咸馅或甜馅,水滚入锅,煮至汤糍浮起。主要制作工序分为备食材、碾粉、制馅料、和粉、包糍、煮糍六个步骤,其中,包糍的手法很关键,皮厚了影响口感,太薄了又容易露馅儿,这道工序可是门技术活!”在展厅现场几个村民正透过镜头向观众示范演示大汤糍制作技巧要领。连山大汤糍制作技艺今年被列入了清远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壮瑶民族文化特色鲜明。在现场的非遗展厅内,瑶族小长鼓舞、炸火狮、连山大汤糍、山苍子药枕制作技艺等多个本地非遗项目以实景布展、作品展示、现场演绎等多种方式展示连山非遗。借助新媒体平台,在直播镜头下,观众透过屏幕可近距离观赏、了解非遗技艺,并参与实时互动,感受非遗魅力。

近年来,太保镇立足“生态优先、特色引领、农文旅融合”发展定位,深度挖掘本镇资源优势,从供需两端着眼,大力推动特色种养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持续提升打造太保“两田一城”农文旅品牌,科学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曹菁 通讯员:李桃、邓园园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王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