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长城”在深圳落地,高精度数字还原长城
语音播报

近日,“云游长城”公益项目在深圳落地,以创新形式助力文化遗产保护,呼吁公众共同守护长城。市民可以在深圳现场的“长城体验馆”里,沉浸式感受爬长城和修长城,同时还能获取公益小红花,助力长城守护。

这是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办公室、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众多专业机构及社会团体共同推出系列公益产品,是数字文保方面的标杆案例。

“云游长城”落地玩转高清沉浸体验

“云游长城”微信小程序今年6月已经正式上线了。用户在小程序内可“穿越”到基于多种游戏技术打造的“数字长城”,体验影视级超写实的沉浸式场景和“修长城”的趣味互动。

考虑到用户对大屏的进一步需求,同时也为了链接更广泛的群体,“云游长城”与顺电味合作,打造了集“实景展示+沉浸互动+文保公益”于一体的限时“长城体验馆”,将长城带到线下,搬到“家门口”,借力顶级屏显资源,以8K超高清大屏呈现1:1毫米级高精度还原的“数字长城”,为用户带来更加震撼的感官体验。

融合长城元素打造的快闪场地让用户瞬间身临其境,极大地提升了线下体验的沉浸感,与墙面融为一体的超高清纤薄大屏播放着“数字长城”的画面,近看树影婆娑、蝴蝶翩飞,甚至岁月留在石砖上的“伤痕”都纤毫毕现,远看巍巍长城,如一条巨龙从水中一跃而起,“一镜到底”纵览大好河山。“数字长城”还打破了时间的限制,让大众随时可以欣赏到清晨、中午、黄昏的美景变化。

除此以外,用户还可以参与现场互动,通过游戏手柄实时控制屏幕显示内容,探索喜峰口长城,游戏化的操作模式和攀登长城时的实时脚步音效,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沉浸式体验。

进入游戏后,用户将作为“长城修缮官”,根据提示一步步学习体验考古清理、砌筑、勾缝、砖墙剔补和支护加固等长城修缮流程。期间,濮存昕、张若昀化身向导,通过语音指引的方式带领用户游览长城,并普及长城相关的知识点。体验过程中将会随机触发小任务,完成后即可获得腾讯小红花奖励,以及限量周边礼品。

参与互动获得的小红花,可以在“云游长城”活动页面进行捐赠,支持“长城保护员加油包”项目,将公众线上参与转化为线下切实的公益力量,让更多人参与到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之中。

用高精度数字还原了长城

作为全球首次通过多种前沿游戏技术,实现最大规模文化遗产毫米级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数字还原,“云游长城”一经上线就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更被外界认为是前沿科技和游戏技术在文保领域实现创新应用的又一标志性范例。

项目团队通过扫描重建技术最大程度还原长城现状,拍摄了约5万张高清图片,收集超10亿个面片,先后投入近40位设计师和程序员,经过了5个版本107次迭代,几近完美地复刻了一公里长的喜峰口长城。

项目团队利用自研的PCG生成技术,在通过匹配卫星拍摄的地形坐标还原喜峰口长城周边地形的基础上,一口气“种植”了超过20万棵树,带来了“一镜到底”的完整自然环境。

而为了将这些高精度数字资产用更好的效果、更低的门槛展现出来,技术团队使用了最前沿的游戏引擎来呈现实时渲染画面,表现巨量的超高精度模型。极高的精度和逼真的效果也意味着极大的数据量,团队选用自研的云游戏技术,保证所有的高清渲染都在云端完成,让用户在手机上也能欣赏3A级的视觉和互动效果。

初步统计,产品上线3天,小程序访问量即突破200万,大约相当于喜峰口及周边相关景区近5年的人流量。

此次“云游长城”落地线下,通过跨界合作聚合多方力量,以创新形式贴近线下用户,进一步扩大了长城保护工作的影响力,也为游戏行业助力文物保护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和思路。

目前,“云游长城”已经确定会进入香港中小学作为教学案例,也会联动长城博物馆协会,进驻到长城沿线博物馆,丰富游客的游览体验。项目后续还将作为数字技术的创新型内容形态和互联网传播载体,助力讲好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故事。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冬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