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个夏天,在广州都能欣赏到紫薇之美,从6月份开花可一直持续到9月份。据了解,紫薇拥有几千年的栽培史,近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对紫薇属植物进行了广泛的引种驯化,筛选出了适应华南地区栽培的紫薇品种,哪怕在今年的异常高温之下,也能适应气候绚烂盛开。
花色绚烂,随四季变换而多姿
这个夏天,漫步在阳光灿烂的广州街头,放眼可见“紫薇”的身影无处不在。除了初夏时节道路两侧矗立着磅礴大气的大花紫薇,从盛夏到秋初超过三个月的时间,这座“热力四射”的南国之城成为紫薇美轮美奂的天下。而今正当紫薇花开的季节,走在路上也能常常见到紫薇的身影,有深浅不同红色或紫色、白色花,亦有红白相间的园艺品种。
惊儿树、满堂红、痒痒树、海棠树……和很多植物一样,紫薇也有各种不同的“昵称”,因其花期比较长,从6月份开花可一直持续到9月份,每花序可开放50天左右,全株花期长达4个月之久,所以也被唤作“百日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研究员告诉记者,紫薇是千屈菜科紫薇属植物,树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脱落,从而露出洁白的树干,使人不由自主地想去摸一摸,这时花叶就会随之震颤,所以紫薇树又叫“痒痒树”。除此之外,作为树干光滑的落叶小乔木,紫薇还有一个有趣的名字——猿滑树,意思就是连猿猴都爬不上去的树。
春天有嫩红新叶,夏天花朵盛开、花季悠长,秋天叶色转黄染红,冬天落叶枝干苍劲——极富四季变化的紫薇是优良的庭园造景树种,花姿虽然不如大花紫薇一般硕大耀眼,但其纤细而相对娇小的树形,使其更为平易近人。据曾宋君介绍,木本属植物约有55种,我国有21种,紫薇是其中最著名的观赏种类。“通常情况下,紫薇品种又包括紫薇、红薇、银薇、翠薇等,同时还有可观花也可观叶的金边叶紫薇等,这些品种在广州均有栽培并应用于观赏。”
(小链接)紫薇知多少?
紫薇:花紫色,根据花色深浅不同,可分为淡紫紫薇、粉紫紫薇、深紫紫薇。
红薇: 花红色,小枝微红,根据花色深浅不同,可分为粉红紫薇、桃红紫薇、大红紫薇、深红紫薇等。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银薇:又名白紫薇。叶与枝浅绿。根据花色深浅不同,可分为纯白紫薇、粉白紫薇、乳白紫薇等。
翠薇 :花紫红色或略带蓝色,根据花色深浅不同,可分为浅蓝紫薇、紫蓝紫薇等。
追古溯今,拥有逾千年栽培历史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除了唐朝诗人白居易,关于紫薇,诗仙李白也有名句——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薇。毫无疑问,紫薇在古代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代表尊贵的花。古代皇帝居所又称“紫微”,因此广泛种植名称相同的紫薇,而唐朝中书省官员则别称“紫薇郎”。
无论是紫薇或翠薇,在中国诗词中,都有着浪漫的意象。曾宋君告诉记者,紫薇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栽培史,最早记载紫薇的书籍是东晋时期王嘉所着的《拾遗记》,书中记载公元1600年前洛阳城内已经开始广泛种植紫薇。到了唐代,紫薇更是作为奇花异木遍植于皇宫和私家园林。后来更有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句“谁道花无百日红,紫薇常放半年花”脍炙人口。
据介绍,紫薇的拉丁文中Lagerstroemia indica是由英国植物学先驱林奈定名的,其种加词“indica”意为“印度的”,只是说明西方人首先在从印度发现这种树并进行命名。其实紫薇原产于亚洲东部、东南部、南部和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在我国,紫薇则原产于长江流域。据报道,在我国贵州省铜仁印江紫薇镇,有一棵距今近1400年的紫薇王。
“目前,紫薇在我国栽培适应范围广,已是山东省烟台市和泰安市、江苏省徐州和金坛区、河南省安阳市和济源市、湖北省襄阳市和信阳市、山西晋城市、四川自贡市、浙江省海宁市等多个市的市花。”
持之以恒,花期可持续到9月底
如今紫薇在广州各大校园、公园都很常见,因其树型不高,所以非常适宜作为庭院观赏树和街道绿化树。每年夏至秋季,一树紫薇持续开花不间断,顶生圆锥花序之下每朵花有六瓣,花瓣皱缩如同皱纹纱,英语将其称为“Crape myrtle(皱纹纱桃金娘)”,市民们在星星点点之下便能感受夏日繁华。
曾宋君告诉记者,紫薇的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40℃,但目前我国已选育出许多抗寒和耐热品种。在广州,生长良好的紫薇多为耐热品种。“由于紫薇是全光照植物,在强烈的阳光下只要有充足的水肥,开花会更加鲜艳。”他说,今年夏天我国的异常高温,阳光强烈且时常伴随着阵雨,正是适宜紫薇生长的环境条件,即使不下雨,马路两侧的紫薇也会被市政园林和管理工人定期浇水,因此薇花依然绚烂盛开就不足为奇了。
“盛夏绿遮眼,此花红满堂”,作为横跨夏秋两季的开花树种,紫薇舞燕惊鸿,未足为喻。曾宋君表示,今年广州的紫薇花期大概会延续到9月底。除了在城市街头随处就能“围观”紫薇花开之外,在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木本花卉区和生物园里,也能一睹其盛世美颜。近年来,华南国家植物园对紫薇属植物进行了广泛的引种驯化,筛选出了适应华南地区栽培的紫薇品种,未来需利用系统筛选、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等方法,进行新品种的培育、繁殖栽培等产业化技术研究并进行应用推广。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