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 港科大与南沙“共赢未来”
语音播报

3年前,一只“红鸟”从香港清水湾飞往广州南沙,在庆盛枢纽安家落户,一所全新的大学开始筹备。这里很独特,学科架构上,没有传统的院、系,只有“枢纽”“学域”。这就是“香港科技大学2.0”重要组成部分的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8月3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正式开学,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南沙也将迎来第一所高校。从2019年9月教育部批准筹备设立,到如今正式开学、迎来首批新生,短短3年时间,港科大(广州)便实现了从“0”到“1”的跨越。

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到《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国家对南沙赋予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特殊定位。作为南沙的第一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致力于成为一所世界级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将为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重要支撑,推动南沙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


港科大(广州)校园广场中央矗立着的“红鸟日晷”雕塑。

人才高地:打造世界一流创新人才摇篮

《南沙方案》提出“打造高等教育开放实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目标。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位于香港清水湾的港科大和位于南沙的港科大(广州)将共同构成“香港科技大学2.0”。它将成为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创新人才摇篮,未来科技、企业和产业的创新基地,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的智慧源泉。

港科大为什么选择落户广州南沙?

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认为,粤港澳大湾区集“天时地利人和”的利好要素于一体,为“港科大2.0”推动高等教育范式改革、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和环境。

在众多港科大(广州)创校者眼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作为2019年《规划纲要》和2022年《南沙方案》颁布实施以来成立的、首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办学机构,可谓是“生逢其时”。

南沙地处“湾区之心”,庆盛是南沙连接港澳的重要枢纽。港科大(广州)所扎根的南沙庆盛枢纽区块颇具“地利”之便。

从庆盛站坐上广深港高铁,35分钟即可抵达香港西九龙。广珠澳高铁建成后,庆盛片区将成为内地唯一高铁同时通达港澳的区域。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研究)伍楷舜教授认为,港科大(广州)交通非常便利,可快速通达港澳,有利于港科大与港科大(广州)的两校师生交流互访,为两校在科研、教学方面开展密切合作提供了基础。

“港科大(广州)选址在庆盛枢纽区块,拥有自然环境、交通、产业集群的‘高配’加持。”南沙新区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管理局局长张乐春指出,不仅配套了商业广场、办公楼及公共交通枢纽为一体的新鸿基庆盛枢纽站场综合体,还能享受到庆盛枢纽规划的国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6条,高快速路3条,去深圳21分钟,香港35分钟,到广州大学城5站地铁,和南沙科学城内的高校、科研平台交流都很便利。“大湾区的人才、全球的人才被这样的校园吸引、来到南沙、热爱南沙、愿意留下来建设南沙、建设大湾区。”张乐春说。

“多元融合的社会环境将有助于学校持续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同时也能为南沙区的蓬勃发展注入原动力。”伍楷舜说。


港科大(广州)校园美观大气。

港科大(广州)与南沙区位优势

港科大(广州)可享受到庆盛枢纽规划的国铁、城际、地铁等轨道交通6条,高快速路3条,去深圳21分钟,香港35分钟,到广州大学城5站地铁,和南沙科学城内的高校、科研平台交流都很便利。

科技创新:为粤港澳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沃土

香港科技大学与南沙结缘二十余载,早在15年前便在南沙设立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一路走来,港科大在推动科研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孵化高新科创企业、吸引港澳青年来湾区就业创业、探索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跨境共享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

随着港科大(广州)正式开学,两地科创合作提速。

港科大(广州)与广州大学、港科大协同发展,共同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粤港合作,申报建设港科大(广州)大学科技园;通过引入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打造粤港澳双创产业园,努力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充分释放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活力……这是港科大(广州)的合作“明细表”。

“港科大(广州)将重点布局知识转移工作,在鼓励科研团队创业孵化的同时,大学也计划通过红鸟硕士班、首席工程师制度和MBA+,为业界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和科技型企业创业人才。”伍楷舜透露,港科大(广州)将在学校以及周边布局建设产业创新、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聚集区,有助于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融合,为粤港澳优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供沃土。

南沙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沙与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日趋活跃,实现了多个首创。南沙在全省率先实现市级科研资金跨境拨付,2019年8月,位于南沙的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向香港分部依托单位香港科技大学成功划拨科研资金3800万元,打通了科研资金跨境拨付通道。南沙还打造全国首个超级算力直通香港网络专线。

以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为例,该基地将在今年正式启动,启动区设置在广州市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下一步计划在庆盛片区建立一个孵化基地。南沙粤港合作咨询委员会成立了科技合作专项工作组,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建设。

“这个直接联系港科大与科技园公司横跨大湾区的生态圈,进一步壮大香港与大湾区的科研及创科人才库。”伍楷舜表示,香港与南沙的合作涉及方方面面,除了科技创新合作,还将涉及人才培养、制度衔接、优质生活社区建设等领域。“相信在国家的全力支持下,香港与南沙的合作将会进一步深化,并涉及更多的领域。”

正如广州南沙区副区长欧阳健华所言,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建成办学为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先试提供了新载体,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搭建了新平台,为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拓展了新空间,为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打造了新示范。港科大(广州)学科设置与南沙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将孕育形成“硅谷效应”,推动南沙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前来报到的新生领取一卡通等物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 摄

港科大(广州)与穗港科技合作

港科大(广州)与广州大学、港科大协同发展,共同筹建全国重点实验室;强化粤港合作,申报建设港科大(广州)大学科技园;通过引入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打造粤港澳双创产业园,努力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充分释放国际化研究型大学活力……

产业转化:助力建设大湾区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大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初创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需要有好的大学来支撑科研的先进性,就像斯坦福大学和硅谷、麻省理工学院和肯德尔广场(Kendell Square,美国麻省的创新区域)之间的关系一样。

香港科技大学在科创产业培育方面成绩卓越,曾经培育了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和“独角兽”公司,如大疆无人机、云洲无人船、一清无人车等。2021年,香港有18家“独角兽企业”,其中7家来自香港科技大学。

“港科大(广州)落地南沙,将会把香港科技大学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的经验带到南沙,发挥大学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孵化当中的纽带、桥梁作用。”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曾表示,“我们将通过开放大型科研设施、促进学校与业界的团队合作、联合人才培养等方式,和产业界密切配合,深入了解业界面临的技术痛点,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促进科研成果的高效转化。”

据介绍,港科大(广州)将立足南沙、链接香港,依托大湾区内制造业的成熟积累,以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为契机,聚焦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阶段的转化,补齐一条南沙与香港科创协同发展的完整科创生态链条,助力建设大湾区内科技产业创新基地。

“南沙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交通、海洋科技等领域的产业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设置与区内重点产业方向不谋而合。”据伍楷舜教授介绍,港科大(广州)在港科大深厚的传统学科基础之上,建立全新的学术构架,发展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学校学科设置与南沙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将发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助力南沙在这类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张乐春表示,港科大(广州)将依托南沙的全制造业资源,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孵化,为大湾区未来的智能制造业注入新的动能。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学后,将成为两地科研对接合作、科技创新协同和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的强有力支撑。”南沙区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南沙区将加强华南(广州)技术转移中心、香港科技大学科创成果内地转移转化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积极承接港澳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人工智能和智慧城市等领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华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

港科大(广州)与南沙产业发展

南沙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元宇宙、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交通、海洋科技等领域的产业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科设置与南沙科技创新和重点产业高度契合,将发挥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领域的优势,助力南沙在这类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耿旭静、董业衡   通讯员:南宣、港科广、邹璟、张华
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供图(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