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湾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乡村振兴见闻
语音播报

细品人间酒,才知其中醉;历经沧桑苦,才知其中味。谁曾想,从大山深处走出去的我,十年后,机缘巧合再次回到大山,回到故乡。一年多的时间不长,却让我听过很多故事,也路过人生百态。

“人生就是那条223省道,幸福在北边,未来在南边。”

从梅州市中心沿着223省道一直蜿蜒北上到粤闽交界处,就是梅县区松源镇,这里离市区80多公里,车程近2小时,当地人称之为 “西伯利亚”。凡妹,就在这里的一个小山村里生活了17年,家里于2019年实现了脱贫。


(图1:223省道松源边界)

穷人孩子早当家。当同龄人还在看动画片的时候,凡妹就跟着父母喂鸡、放牛、拔田草,略显苦涩的童年没有让她愀然不乐,按照她的说法,跟着父亲出门干活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有时是溪里的小鱼,有时是树上的果子,有时是山间的红菇……

后来,凡妹到镇上去上学,逐渐知道了外面不一样的世界。老师告诉她,上学经过的那条大路叫223省道,走到尽头就是外面的世界。从此每天来回的路上,她的眼里就多了份憧憬。不久,家里给她买了辆二手自行车,她高兴了好一阵,每天上下学的那段路都成了她的快乐,虽然依旧没能走出去。

懂事的她知道,读书是唯一能够改变命运的途径。九年寒窗,终得回报。2018年她考入了县重点高中,多年来的念念不忘,终于有了回响——她如愿来到了外面的世界。

三年的高中生涯对于她来说是紧凑的,并没有留给她多余的时间好好观摩周边的一切,但这三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大学四年也许就是她的最优解。


(图2:在村委会第一次会见凡妹一家)

在广州市荔湾区的资助下,凡妹继续南下,顺利进入了大学,如今大二也即将开学了。在最近的一次聊天中她说道:“我享受现在的大学生活,享受天南海北聚在一起的同窗情谊,享受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奋进的时光。人生就是那条223省道,幸福在北边,未来在南边,走得再远,我都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如风掠过”

 “村里的风景平淡但耐看,却最温暖治愈”“平凡无奇的乡村里,藏着最朴实无华的生活”“家乡的清晨,喜欢这种感觉,没有城市的喧闹与人潮拥挤,只有清新的空气,简单纯朴安静”……这些都是阿龙抖音“如风掠过”上发表的文字,配以云淡风轻的田园风光和背景音乐,勾起了无数在外游子的乡愁。


(图3:短视频截图)

阿龙早年当兵,在部队里8年的军旅生涯养成了他敢闯敢干的性格,退伍后他又辗转多地,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仍让他感觉心里缺少一份寄托,于是在2015年,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回家乡。

时代在变迁,乡愁在心间,自小农村长大的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有着特殊的情感。在热心乡贤的策划组织下,村里利用闲置的百年老校——继雅学校创办起了文化博览馆,用史料、实物展示横坊村的村史沿革、民风民俗、人文历史、书香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村容村貌的发展变化。建成以来,阿龙不断丰富这展馆的物件。煤油灯、脚踏打谷机、棕榈蓑衣等等这些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都是这些年来他一件件淘回来的,至今已有500多件。这些时代变迁的遗物,看似无用,实则寄托了几代人的乡愁。看到这些老物件,思绪总会不禁回到那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年代。


(图4:客家老物件——手摇吹谷机)

展览馆建成以来,阿龙还担任展览馆的讲解员,以通俗易懂又不失风雅的语言为四方来宾讲述村里的一段段历史文化。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对于“继雅学校”这名字来源的解读,他说这是源自杜甫的《陈拾遗故宅》,“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意指培育文才之人。虽然大部分梅州地区都以农业为主,但崇文重教的传统贯穿整个客家历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这些标语几乎是每个学校都有的墙上风景线,也许这也是梅州人才辈出的原因之一吧。

如今,阿龙也算是当地的一个小网红了,田园风光、时代轶事、市井长巷是他抖音发布的常态,透过他的短视频,我感受到了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成果及保留在圩镇街尾、田间地头的乡愁,更激起了在外游子反哺家乡的共鸣。

“习惯了”

36度的高温天气,晒得头皮发麻,一位上了年纪的烟农仍旧在烟田里一片一片地掰着烟叶,看到汗流浃背的他,使我想起了曾经在田间劳作的爷爷,我与他素未谋面,却像久别重逢。


(图5:王伯的烟田)

看到我拿着手机在记录这一刻的场景时,老农走了过来,熟练地递给我一根香烟,不会抽烟的我在这一刻甚至萌生出了抽一根的想法。见我不抽,他在一旁树荫下的田垄坐了下来,自顾自点了一根,百无聊赖的我随手拔了根狗尾巴草含在嘴里坐在他旁边,看着田间摇曳的叶子,在一阵一阵的蝉鸣声中,两人话多了起来。

我管他叫王伯,他说年轻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看到周围人都陆陆续续种烟,自己也就跟着种了起来,没曾想,一种就是几十年。从一开始的一两亩,到现在的几十亩,从当初的一个人,到现在农忙时请工人,家里比起上个世纪,也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我问他现在子女都出来工作了,日子也变得红火了,何必那么辛苦呢,应该享享清福了。他低头猛吸了一口,没有回答。看着他食指中间关节厚厚的老茧,我大概理解了。

客家人历经五次大迁徙,从中原来到岭南地区,加上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只能付出更多的体力和劳作时间来换取生存资源,这也造就了客家人勤劳简朴的习性,即便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忘不掉的。


(图6:帮王伯搬烟叶)

烟叶也烤完了,我在路上遇到过王伯几次,但是他每次都是闲不下来,似乎总有干不完的活。后来我听别人说,他还种了几亩花生、红薯,家里闲下来时还会帮人摘柚子。这时,我想起了第一次见面时他说过的那三个字——“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