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名园 万物和谐 | 晴雨交错之“季”,小苔藓“提着灯笼”来报到
语音播报


在广州,一些喜光照和空气湿度大的苔藓植物种类十分常见,在我们身边的社区公园和道路绿地里,也能随处看到各种形态的苔藓,可以说是城市空气质量的“晴雨表”。

广东是全国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

广州的夏末晴雨交错,放眼皆是“青苔色”。虽然这种闲逸的色彩带有田园风格的古意,但苔藓在城市里同样屡见不鲜。只要稍微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它们的身影,树皮上、石面上、水沟边、土壤表面和砖缝里……无处不在地存活在城市的每个角落。就在这个夏季,有12对亲子家庭走进华南国家植物园“神奇的苔藓植物”科普课堂,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吴志博士的带领下,深入到苔藓的微观世界。

根据吴志博士团队2018年至今的资料查询、野外调研和标本鉴定,广州市已知苔藓植物有27科49属90种。“对普通市民来说,苔藓植物个体较小,识别到具体种类十分困难,我们只要能认出是哪个科属的苔藓植物就已经很不错了。”

吴志告诉记者,广州地区比较常见的苔藓植物有地钱科地钱属、提灯藓科匐灯藓属、丛藓科扭口藓属、珠藓科泽藓属和金发藓科小金发藓属等。“从照片上看,提灯藓科匐灯藓属植物的孢蒴长椭圆形,蒴柄长长的,像提着一个小灯笼。地钱科地钱属的雌器托成圆盘状,很像古时候的铜钱。”

提灯藓科匐灯藓属孢蒴(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地钱科地钱属叶状体及芽胞杯(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苔藓的“厉害”,不说不知道。从寒冷的极地到炎热的赤道,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生机盎然的绿洲,苔藓在地球上各个角落都能顽强生存。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共同出版的《广东苔藓志》,广东及海南有87科,279属,942种苔藓植物。

据吴志介绍,广东地处低纬度区,地跨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3个气候带,气候暖热潮湿。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等是广东境内的主要植被类型,加之境内地貌多样复杂、气候差异显著,使这里成为中国的苔藓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广州地区城市开发强度大,次生林和人工林在森林植被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些喜光照和空气湿度大的苔藓植物种类十分常见。”吴志说。

苔藓是公认的对大气污染敏感的指示植物

苔藓可以“吃”,不少种类具有药用价值,比如地钱可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大叶藓可用于治疗心脏病,金发藓可用于治疗炎症和发热;苔藓也可以“看”,一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成为文人墨客诗句里的常客。

可是你知道吗,苔藓最大的作用——是不毛之地的“先锋植物”,森林里的“储水专家”,也是城市空气质量的“晴雨表”。

吴志告诉记者,常说的泥炭藓是泥炭藓属植物中所有物种的统称,又被称为水苔、山毛草、海花草。它具有独特的形态结构,有极为巧妙的特殊的贮水细胞,可吸蓄为其自身重量15倍~25倍的水分,同时还具有神奇的泥炭藓酚等抑菌物质,使其具有超强的持水能力和特殊的抗菌性。此外苔藓植物还能参与岩溶作用,常以丛集型、交织型、匍匐型等着生于岩面,假根根系不发达, 只起固着作用;其特殊的叶表面结构和细胞特征,使苔藓具有耐高温、抗旱、蓄水能力强、保湿固土等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苔藓植物作为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近年来被广泛采用,成为公认的对大气污染敏感的指示植物。据吴志介绍,监测大气污染最常用的方法是“藓袋法”。按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公园等不同城市功能区为选择标准,以平均分布为原则在市区内设置监测点。在检测点悬挂藓袋,藓袋因地制宜在完全暴露于空气的地方选择悬挂物,3个月后取回供监测之用。

当然,对于市民们来说,苔藓也能走进家庭,成为生活点缀。“苔藓植物一般喜爱低或中等光照强度,属于变水植物,即体内含水量随环境中的湿度而变化,假根主要起固定作用。”吴志告诉记者,最适合家庭栽培苔藓植物的方法是闷养苔藓,可以购买专用的苔藓闷养瓶,既可以保证苔藓所需的光照,也可以起到保湿的作用。“苔藓从空气中获得营养物质,其中露水是苔藓植物最喜欢的食物。”

广州已知苔藓植物90种

据了解,广州市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已知苔藓植物90种。吴志告诉记者,对苔藓植物的深入了解,有赖于针对性的苔藓植物资源调查研究。由于研究团队较少,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苔藓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开展得不够全面。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团队在开展苔藓植物生态学、人工栽培和产业化应用等方面研究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

地钱科地钱属雌器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金发藓科小金发藓属(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得在2020年初,团队克服疫情的影响,在广州市中心六区(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和黄埔)的11个市政公园开展了苔藓植物资源调查。调查时我们习惯性在地面上寻找苔藓和拍照,很多好奇的市民还以为我们在寻宝,不断地有人询问和‘跟踪’。”吴志笑言,“我们最后也确实发现了很多‘宝贝’,如一些在道路绿地、石质护栏和行道树树干上生长的苔藓植物,这些苔藓植物都是我们广州未来很有潜力的立体绿化苔藓植物。”

2021年初,研究团队在从化区良口镇阿婆六村,也是广州海拔最高的村子,发现有大片野生分布的大灰藓,一种常用的观赏藓种。吴志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开展资源调查工作,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重新改造了占地20亩的阿婆六高山基地,用于开展苔藓植物资源收集、人工栽培和产业化应用相关研究。“2021年底,我6岁大的女儿在单位玩,我发现她很喜欢在画上粘贴永生苔藓植物,受此启发,我们开始以苔藓画和苔藓瓶为切入点,开展生动有趣的苔藓植物科普活动,让市民朋友能多些了解苔藓植物这一类群。”

而在微缩景观瓶里的苔藓,会在种下去的三个月慢慢生长,成为桌面增添一隅绿色和生机。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除署名外)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