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绘民族同心圆!乳源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纪实
语音播报

近年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以承办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为契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乳源先后四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获评“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全国民族体育先进集体”“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获评“世界过山瑶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第九届广东省(市)域旅游创新发展十强”“中国瑶绣之都”等荣誉称号。

办好民族体育盛事,传承瑶族传统文化

“乳源瑶族自治县体育馆、体育馆室外场地、综合体育中心是本届民族运动会的主要竞赛场地。体育馆在这次翻新改造中新增风管空调、吸音板、比赛专用显示屏、移动座位等,本届民族运动会的开幕式、闭幕式都将在这里举行。”

负责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共设12个竞技项目和3类(竞技)表演项目,全省共有22支代表队3301人参赛,其中运动员2613名、裁判员365名和代表团、嘉宾400名。为了确保本届民族运动会精彩纷呈,我们聘请央视团队组织策划开闭幕式,拟定开闭幕式的舞美设计方案、节目表现形式、暖场和正式表演节目单等。开闭幕式表演架构分为瑶族文化展示、岭南文化展示、全国民族大团结三个篇章。”  

广东省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于8月22日-28日在乳源举行。乳源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乳源作为东道主,将紧扣“相会岭南新瑶乡,携手奋进新时代”主题,力争通过开闭幕式活动,充分展现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淡化奖牌意识,力争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赛出民族奋进的精神风貌;强化民族运动会的健身、交流、团结等方面意义,展示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精神风貌。

近年来,乳源全面激发瑶族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促进瑶族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制定《乳源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广东省瑶族文化(乳源)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依法依规保护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做好做细做实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

该县充分利用丰富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着力构建“全域共建、全景共绘、全业共融”新型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瑶族文化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采取星级民宿评比奖补方式,有效推动乡村旅游项目和特色民宿发展。

乳源还通过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瑶裳秀”活动、瑶族刺绣培训活动、“十月朝”文旅节,建好非遗展示中心、瑶绣工作站、瑶绣瑶服传承基地以及成立瑶绣文化促进会,为瑶绣等非遗项目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充足的传习空间,推动瑶族特色文旅产业日益成熟壮大。

当地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瑶族文化人才的作用,对瑶族舞蹈、音乐、服饰、刺绣等文艺、工艺文化进行打磨提炼,将民族元素与文艺创作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首部瑶族原创音乐剧《过山“谣”》,先后参加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第十四届广东省艺术节、广佛湛三地巡回展演及呼和浩特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并荣获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此外,乳源一直以来还非常注重选拔、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一大批土生土长的瑶族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为乳源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改善民族地区条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近日,记者赶到游溪镇新会村已是11时许,头顶似火骄阳,脚下是铺了才一天多的沥青地面,温度不低于40摄氏度。镇委副书记盘成华正带领专业技术人员为道旁绿化树建围栏、为道路画边线和停车线。  

盘成华告诉记者,新会村是从深山里迁出来的一个迁移村,是游溪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重点村之一,2017年启动建设,在脱贫攻坚期间,先后开展“五彩瑶乡”项目建设、新农村项目建设等,基础设施得到有效完善。新会村建设总计投入资金1180万元,2021年完成新建36套房屋及杂物房(含厨房)的主体工程,惠及瑶族群众144人,包括外墙装饰、屋面工程、门窗安装、水电安装等。整村规划成左右各三排,成“王”字形态,外立面融合客家与瑶族元素,外墙是客家的白灰色调,在装饰上加入梧桐叶、牛角的瑶族元素,呈现出瑶客一家亲的村容村貌。

一直以来,乳源致力于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为龙头整合其他资源,让大山深处的瑶族群众走出大山。近年来,该县通过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入镇村协调项目实施等方式,持续推进改善少数民族迁移村住房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共完成新建住房510套;完成11个迁移点村巷道硬底化;完成10条进村公路硬底化4.1公里建设;完成23个迁移点饮水工程建设;完成3个瑶族乡镇迁移点太阳能路灯安装530盏。

同时,该县还大力整合资源,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整村推进游溪镇上坳村、亚锡坪村、新会村和东坪镇后冲塘村、洛阳镇深洞蓝屋村建设;打造必背镇、东坪镇、游溪镇3个民族风情特色小镇,提档升级一批特色村寨,必背口村、政研瑶族新村等4个特色村寨被列入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命名挂牌名录,东坪镇雕子塘瑶族新村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广东美丽乡村。

弘扬非遗传统文化,加快瑶医药产业发展

乳源乳城镇大群村官坑河碧道北侧山岭位于乳源高级中学旁边,山势陡峭,汽车只能开到半山腰。这是乳源瑶族自治县粤凰瑶药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瑶药繁育驯化与开发应用基地,占地面积约300余亩。沿着新建的步道,记者顶着骄阳翻过几个山头,只见道路两边的土里插满铁牌,上面书写着各种各样的中药名称。

该公司技术专家陈小凤教授介绍说:“我们看到的是第一期工程,已完成水肥一体化、育苗大棚、科普廊架、园区内步游道等基础工程,并已完成500多种瑶药的迁地保护,进行猴耳环、姜黄、黑老虎(大钻)、虎杖、石菖蒲、血风藤(紫九牛)、五指毛桃(五爪风)、赪桐(红顶风)等道地瑶药的繁育且效果良好。种苗繁育成功后,我们将选择合适的乡镇,投资建设瑶药生态种植和初级加工基地。”  

从建筑行业华丽转身的一家企业董事长楚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在县城旁边建设瑶药驯化与开发应用基地的目的就是要打造一座环境优良、景色秀美亲民的瑶药园,建成一个道地瑶/中药种质资源圃,示范推广中药材种植,开发生产一系列正宗瑶药浴产品,生产一袋乳源特色药食同源健康手信、打造一席瑶族健康养生宴,创建传承并创新发展瑶族传统医药文化的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普教育基地、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基地,打造一堂传播瑶药文化的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共建一座高校实习基地等,让简、便、效、廉的神秘瑶族医药传统文化惠及百姓,为健康中国服务。

此外,他们还与新南方集团、县瑶医药发展中心、县中医院合作,共建乳源瑶族自治县瑶医药研究院,高标准搭建瑶医药学术传承平台、研发与转化平台、人才培养平台、文化传播平台、科普教育平台、野生药材驯化应用平台,全面推进以瑶医药为中心的大健康产业,为振兴民族医药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乳源是世界过山瑶之乡,被誉为“南岭明珠、物种宝库”“广东天然药库”,乳源瑶族传统医药流传于乳源瑶族各乡镇,据传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瑶药种类繁多,据统计,其用药品种达1200多种,其中常用的有“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等100多种。2009年,乳源瑶族传统医药被列入韶关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乳源县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瑶医瑶药既是传统的瑶族文化,又是潜力巨大的现代产业,因此,乳源县委、县政府一直致力于全面推动瑶医药产业发展、构筑大健康全产业链体系。近年来,全县中草药种植热情高涨,累计种植约2.8万亩,今年上半年新增面积近7000亩,在箭叶淫羊藿、金毛狗脊、土茯苓等南药(瑶药)主培驯化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推动全县野生药材量产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该县围绕大健康产业广泛招商,引进粤康、国健、新南方集团、晟田集团等企业;东阳光药业已完成5款瑶药化妆品研发,万森深加工项目正在开展“三通一平”工作,国健与东坪镇合作的生姜、淮山、云门佛手加工厂已完成设备安装和试产,瑶药破壁口罩厂已正式投入生产。在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该县加强与广东中医药大学、新南方集团等合作,就中草药驯化、瑶药瑶方临床研究建立初步合作框架;与韶关学院医学院合作建立瑶医瑶药人才培养基地,开设传统医学(瑶医瑶药)确有专长人员第一期培训班,40人获得结业证书、3人通过行业资格考试,取得10年来乳源确有专长考试零的突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瑜 通讯员:刘璐、欧辉、左寒松

图/钟华、李巧、李新华、傅神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童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