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10年,揭开花都11个古村落神秘的面纱!
语音播报
花都古村落是研究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活化石。如今,这些惊艳了时光的古村落已然成为花都宝贵的旅游资源和家国情怀的闪光名片,为花都乡村振兴发挥了文化传承的龙头作用。
从2007至2016年前后十年时间里,时任花都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主席的李远,参与、主持花都共五批11个古村落的申报故事。这些古村落是如何被挖掘、被保护的?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听听李远为我们阐述这些古村落背后的故事。

图片

塱头古村


作为一个民间文艺工作者
一名基层的民协负责人
十多年间
我为花都区古村落的抢救奔走呼号
11个“广东省古村落”先后申报成功
其中的艰辛只有我自己知晓


图片

走访茶塘古村
陈老一句话,一干就是十年
图片


1994年,我来到广州花都。那时,花都正处于腾飞状态,到处是工地,机声隆隆,城乡一片生机勃勃、一派繁荣。历史系出身的我,先干教育、后做行政,想不到竟然恋上花都的古村落。

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对地方文化兴趣浓厚,在贵州某大学任教时,就已经在这方面有些成绩,但只是对历史人物有兴趣。当时,花都区民协老主席陈棣生对我说::“你那么年轻,又有知识,应该多多参与区、市民协活动,搞搞地方文化。”陈老还拉上一起参加花都区塱头村申报广东省首批古村落的工作。


图片

陈棣生与省市民俗专家考察塱头古村

陈老当时年近八旬,工作起来还像年轻人那样,信心十足,干劲冲天。当时的塱头古村破破烂烂,道路坑坑洼洼,两旁长满杂草荆棘,但他老人家却像一名年轻战士冲锋在前。。

他的执着,他的精神,让深受感染,在陈老的带领下,塱头成为首批“广东省古村落”,当时全省才27个,而塱头就是其中之一。

第二年,陈老再次率队工作,作为队员参与其中。我们走访高溪、三华、茶塘、藏书院4条村,撰写申报材料,花都区茶塘等4村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省文联、省民协还在茶塘村召开全省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授牌仪式暨现场交流会,时任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顾作义等领导还与会讲话。


图片

茶塘村

陈老对我的鼓舞,让至今犹记在心,也成为我从事此项工作的动力之一,后来从陈老手中拿过接力棒接任花都区民协主席,率领民协团队继续醉心于花都古村落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图片


图片
2012年

港头村申报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成功。

图片
2014年

缠岗村、蓝田村申报第四批“广东省古村落”,成功。

图片
2016年

马溪村、莲塘村、洛场村申报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成功。

图片


这一干,就是十年,在此期间,花都区总共有11个“广东省古村落”申报成功
花都一个区,竟有十一个省级古村落,占了广州市省级古村落的一半,甚至超过许多地级市,这在广州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区都属罕见。
挖掘古村落 惊喜伴随遗憾
图片
当然,在实地挖掘和考察中,也难免会有遗憾之处。

2007年夏,和陈棣生前辈等区民协成员一行来到炭步镇塱头村,那时的塱头村并不像现在这样声名在外、整洁有序,而是路面坑坑洼洼、杂草丛生。

最让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升平人瑞牌坊”竟然被一间旧厂房围住,淹没在无序生长的杂草中,还是当时的村支书带路,一路用镰刀砍开四周荆棘才找到的。

图片

塱头古村

塱头古村申报成功,村落文化得到较好的挖掘和保护,相比之下,作为天然和尚故里的花东镇吉星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在走访吉星村时,遗憾地发现,村里仅有几间宗祠和古树,其他都已毁坏倒塌,根本达不到申报条件。天然和尚可是明末清初有名的诗僧,学养深厚,诗作丰硕,弟子众多,在岭南地区影响很大,连屈大均等名家也拜其为师。

此外,11个广东古村落中,竟然没有一个客家村落,也是一个遗憾我们一行曾走访了花东、狮岭、赤坭等地的村落,但大多被人为破坏,很难达到申报条件。

当然,在对全区的古村落的走访中,除了遗憾,也会有惊喜,赤坭镇莲塘村就是一次意外的发现。

图片

赤坭镇莲塘村


当时,年已古稀的村书记骆国希在得知缠岗、蓝田两村申报第四批古村落的消息后,就找到时任镇党委书记韩海平、镇长陈华,强烈要求参与申报。

    一开始,并不看好莲塘村,但为骆国希老书记那份对古村落挖掘、保护的情感与执着所感动。深入村庄后,才发现莲塘真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村里的民居、小巷、宗祠在区内其他村落中难以克隆。随后,我们将莲塘村列为区民协2015年工作重点之一,李丽娜、刘晓春、王元林、朱琪等专家学者考察后,连连称奇。最终,莲塘村成功入选为第五批广东省古村落。

图片

改造后的港头村 (李八一 摄


2012年,港头村能够申报第三批“广东省古村落”,与时任村委会主任、区十五届人大代表的曾庆洪同志的执着有关。他委托儿子数次跑到的办公室,递交村里编写的材料。有这样的村干部,申报工作自然顺畅得多。

通过对花都古村落的“田野”式的走访考察,对花都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想不到花都竟然有那么多古村落,祠堂、庙宇、古井、古树、民俗、传说、人物等等,这些都让我很震撼,称得上是花都的瑰宝。”
留住乡愁 守住文化之根
图片


因缺乏保护意识,大量的古村落消失了踪影。留住乡愁,就要抢救与保护古村落,守住文化之根。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大声疾呼:“古村落是另类文化遗产,留住原住农民才能留住乡愁” 。

广东率先在全国动作,“广东省古村落”认定工作于2007年启动

作为一名民间文艺工作者,不仅积极响应,而且组织工作,争取条件、创造条件。


保护古村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单凭专家、学者和志愿者,是远远不够的。令人欣慰的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由于花都民协数代人的呼唤与努力,相关镇街、村领导的重视,众多市民群众的支持,花都区政府也已意识到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城镇化的一部分,并对传统村落加以保护。 


图片

高溪村村景
花都这些古村落是研究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活化石”,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都非常大。
花都区古村落较好地体现了广府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审美情趣等精华,并表现了文化多样性,凸现了广府文化和广府民居的艺术瑰宝。

如果没有这些承载着人文内涵和自然资源的古村落,花都的魅力将会锐减而流于平庸。通过对古村落的挖掘和保护工作,我也增加了自己对地方文化的感性认识,积累自己的民俗、历史、建筑等方面的知识。基于多年来工作的积累,我正着手写作《花都古村落》一书,大约30万字,计划明年出版。我希望让世人知晓,广州花都有古村落奇葩,鲜艳夺目,光彩照人。

图片

李远一行考察缠岗古村
作为寄托乡愁的载体,古村落应该是一种“活态”的存在,要实现这一点,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古村落的保护,应该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还原古村落原汁原味的古风古貌和独具特色的文化价值。古村落是地区文化的“根”,如果“根”是死的,那必将失去自己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
我能够参与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工作,参与这一留住乡愁、守住文化之根的活动,见证花都11个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倍感荣幸与自豪。十年的艰辛、十年的付出,换来十年的收获,值得!

风雨十年,情怀古村……


策划:杨丽萍

文/图:李远

部分图:花都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花小圆、花小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