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我的十年 | 林天歆:胸怀“国之大者” 愿随时迎接挑战
语音播报

人物档案:

林天歆,首届“实力中青年医生”,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中山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首届“实力中青年医生”林天歆教授,既是一名泌尿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医学科研工作者。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和复发率高。有的患者手术切不干净,容易复发,影响生存;有的人肿瘤切干净了,但排尿等功能不行了,生活痛苦。针对“是否切、切多少、怎么切、怎用药”这四大诊疗难题,“是否切、切多少、怎么切、怎用药”这四大诊疗难题,林天歆和老师、著名泌尿外科专家黄健教授率领团队进行了多年的科研攻关。最终,“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体系建立与推广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长期致力于泌尿系统肿瘤的临床与科研工作的他,从医以来实施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及腹腔镜治疗手术超过6000台,创立了基于性/控尿功能保护的腹腔镜淋巴清扫术联合膀胱癌根治术式,纳入中国泌尿外科诊治指南。

2020年大年初三,林天歆临危受命,迅速组织团队开展新冠肺炎人工智能(AI)筛查项目的科研攻关,耗时不到一个月,就开发了“基于胸部CT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I筛查和辅助诊断系统”,实现20秒内识别新冠肺炎CT影像,准确率达95%以上。这项研究成果列入广东省科技抗疫三大成果之一,还被推荐给联合国作为适宜推广技术,在全球10多个国家应用,为全世界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运用新的思路、技术和方案来解决临床痛点,让患者活得久、过得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林天歆说,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到祖国需要我的地方效力,意义更大,挑战更多。”

2019年,林天歆作为广东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队长,在担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期间,与广东19家三甲医院的100多名援疆专家并肩奋战,对接支撑建设多个学科,通过实施“院包学科群”、开展远程网络会诊等方式提高当地医疗技术,实施新技术100多项,当地转诊人数从原来的4000多人降到600多人,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率提高到98%,

提高当地医疗水平,为边疆同胞解决就医之急。他以出色的表现,获“喀什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林天歆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健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首席科学家、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全国改善医疗服务突出贡献工作者,并入选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选的“中国好医生”2021年10月“月度人物”。

回顾过去十年,林天歆觉得最深的感触是:胸怀“国之大者”,以人民为中心,医生要勇于解决难题,“响应祖国的召唤,我愿随时迎接挑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实习生:石哲林、李若南 通讯员:林伟吟、张阳

图由医院提供

视频剪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任珊珊 实习生:李若南

海报设计/黄裕琛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