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易地扶贫搬迁后,政府为我提供公益性岗位防止返贫
语音播报

易地扶贫搬迁是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贫困问题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举措。2015年2020年,贵州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92万人,累计建成949个集中安置点截至2022年6月底,搬迁群众已就业41.45万户92.99万人,就业率92.34%,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在广州对口帮扶的毕节市、黔南州和安顺市,广州日报记者走访了多处易地扶贫搬迁小区。

“我有4个孩子要读书,老公生病什么也干不了,能搬到这么漂亮的房子里来,还给安排低保和工作岗位,真的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常对孩子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定要好好读书来报答国家。48岁的王敏3年前举家搬到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康社区。

曾经,王敏一家的生活“恼火得很”。2010年,她和丈夫唐希明正在福建打工,忽然接到老家姐夫打来的电话,“老唐,快点回来,你家房子被泥石流冲垮了”,回到老家沙营镇亚陇村,夫妻俩看到山洪过后的屋塌房毁满地狼藉瘫软在地。余下的日子里,一家只能借住在亲戚家不住的老房子里。王敏说:“当时真的很可怜,屋里房子没有粉扑、乌黑黑的,只有一个小灶煮米饭,我们做菜要用石头在屋外堆一个灶。冬天天天下雨,常常一个多小时火都生不起来。家里没有电,想给电磁炉接电,也因为离邻居太远,根本接不上。”

王敏一家

此后,尽管夫妻俩非常勤快地务工,但因养育子女和其他各项家用,“根本存不下钱”的他们没法再盖新房子。幸而,关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后,当时作为无房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王敏一家,在2019年住进新屋。屋子位于1楼,套内面积有120平方米,共4个房间,屋内衣柜、橱柜、桌椅和电器一应俱全,房间也粉刷一新,王敏一家几乎是“拎包入住”,“这里不仅住得好,干什么都方便,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走几步路就可以到,家门口还有社区医院,小区边上就有公交车,花两块钱就可以到县城里买东西、看病。”

可惜住进新屋后,唐希明在2019年6月16日突发脑梗,在安顺人民医院治疗了一个月,医药费共计27000多元,报销后实际支出为2000多元,但脑梗还是影响到丈夫的智力,他无法再工作,一家的重担全压在了王敏身上。

正当王敏一筹莫展时,百合街道工作人员很快监测到了他们家的返贫风险,安排了相应的公益性岗位。王敏告诉记者:“社区知道我家的情况后,先是安排我当社区的协管员,每个月到手的工资是1360元,后面又安排我在社区卫生院里打扫卫生,每个月900元,我们全家每个人都安排了低保,每人600多元,一个月有3000多元。这样我的生活就比较有保障了。”

王敏和唐希明共有4个子女,老大读大学,老二读高中,老三读4年级,最小的儿子9月上一年级。大女儿读大学,因为是脱贫监测户,学校免了3500元的学费,她还申请了助学贷款,目前她每个月需要生活费1000多元,老二在高中学杂费全免,每个月要给600元左右的生活费,老三、老四就在家门口读小学,吃住都在家中。丈夫每月看病需要300多元。“扣除这些花销,我们的其他家用足够了,买菜、读书、工作都在家门口,这比以前强太多了,我们搬到这里来是很幸福的。”王敏高兴地说。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武威、李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武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波、武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