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明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出版
语音播报

日前,著名作家何建明编著的理论专集——《何建明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由漓江出版社出版。这部以何建明近十年的创作经验谈为主要内容的学术理论集,全书共四十余万字,是一部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我国新时代报告文学创作具有指导意义的学术理论专著。

何建明是当代报告文学领军人物,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八、九届驻会副主席、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等职,出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会长长达三十余年。何建明至今仍是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积累了组织领导与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四十余年来,他创作并出版五十余部文学作品,根据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电视有十多部,曾经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五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是首位获得俄罗斯国家图书奖的中国作家。

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读者,也代表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最高水平。特别是近十年来,他所创立的新时代报告文学的创作风格,尤其是国家叙事的艺术创造和“报章报告文学体”,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年轻一代报告文学创作者。十年间,何建明创作的《那山,那水》《德清清地流》《流的金 流的情》等生态文学,《诗在远方》《时代大决战》等扶贫题材作品,《我的天堂》《浦东史诗》《万鸟归巢》等城市书写和《革命者》《雨花台》《忠诚与背叛》等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都在社会上产生重要影响,都是“双效益”的典范,为广大读者所熟悉,形成了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新气象,同时也受到了国际文学界的关注,他的大部分作品被翻译到了国外。

此次结集出版的《何建明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一书,聚焦何建明近十年间对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阐述与一些重要思考,同时兼收其他文学理论家对其创作的评论文章,全书分为《理论谈》《创作谈》《作品赏析》《专家评论》四个部分,共一百余篇。

其中《理论谈》部分,收录何建明多年来创作的理论文章,饱含作者对当代报告文学的思考与探究,开篇《什么是真正的报告文学?》即试图厘清什么是真正优秀的报告文学,力图纠正多年来大家对这一文体认知的偏差。

《创作谈》部分,何建明则试图追踪还原自己每一部“压舱石”作品的创作历程,总结创作经验,其中实地采访的艰难故事尤为动人。比如央视一套近日热播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原著《山神》,何建明为采访黄大发三上“绝命悬崖”,弓着身子行走在千米高的悬崖边上,可谓命悬一线;

《作品赏析》部分,选取何建明为其他作家撰写的作品评论,是其跳出自身创作,对当代报告文学作家创作的批评与思考。在何建明看来,一种文体的理论建设,光有专业理论家、评论家的参与还远远不够,需要有更多的有作为的创作实践者源源不断地介入,因此在中国作协任职期间,他格外重视新一代报告文学作家的培养。

《专家评论》部分,选用评论界对何建明创作的解析点评,是从第三者的角度对其国家叙事艺术风格的客观剖析。 

《何建明新时代中国报告文学论》是全面分析和研究何建明文学创作的必读之作,也是了解当前中国报告文学现状与发展方向的重要文献,它的出版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宋国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