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砥砺逐梦。
这是一个处在参与全球合作和竞争的战略最前沿的区域,担当粤港澳大湾区“改革先锋”的使命与职责。10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勇担使命锐意进取,以地区生产总值翻了将近一倍的成绩,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全力奔跑。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埔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践行“广州科学城五年大变化”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殷殷嘱托,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为战略牵引,发挥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改革开放主阵地作用,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奋力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中勇当先锋,在全省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任务中勇当尖兵。
中新广州知识城
跨越:全国独有“五区合一”管理模式
向着高处攀登,亮出经济引擎新贡献。
10年间,广州东部区划版图发生巨大调整。此前,原黄埔区、萝岗区一南一北,各拥资源禀赋,2015年两区合一挂牌成为新黄埔区,实现了“1+1>2”的倍增效应,迈出历史性的跨越步伐。
从此,黄埔区有了山、江、河、海的交汇,奠定了“四区四中心”的发展框架。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向全世界最优最好的创新要素发出邀约,为中国构建开放型经济书写生动注脚;广州科学城产业带渐次明晰,总部经济走廊带聚集成势,成为广州创新活力最为强劲的区域之一;千年古港黄埔港货轮穿行,黄埔临港经济区全面拥抱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让珠江最后的10公里黄金岸线加速蝶变;广州国际生物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小岛村,成长为汇聚众多生物医药龙头企业的行业新高地,打造成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
中国纳米谷
从此,这里有了全国独一无二的“五区合一”管理模式,开启了行政区与经济功能区优势叠加的腾飞之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和中新广州知识城“五区合一”,优势政策精准发力,让它一跃成为华南地区外商投资最密集区域。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举措“一年一升级”,地区吸引力飞速上升,企业投资纷至沓来,实体经济蓬勃发展。10年来,黄埔区地方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302.43亿元攀升至2021年的4158.37亿元,将近翻了一倍,并首次突破了4000亿元的新台阶。从近5年的GDP增速来看,黄埔区一直快于广州的平均增速,是广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个广州东部经济重镇,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当地区域范围。2021年,广州开发区排名稳居全国第二,5项主要指标排名全国经开区第一;在近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百强区榜单中,黄埔区位居第七。从更多细化指标上看,这里更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新高地。目前,黄埔区上市企业数量达73家,居广州全市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第一。
以占广州市6.5%的土地面积,黄埔区创造了全市40%的工业产值、15%的GDP和17%的税收收入,这项成绩的取得描绘了过去10年的非凡成就。
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向着前沿奔跑,挺起广州科技硬脊梁。
过去10年,黄埔区最大的变化凸显在科技创新方面,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铺开建设,铸就大湾区技术创新体系核心枢纽。
仅2021年,黄埔区就落地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等重点科技项目超30个,形成领跑全国的战略科创平台集群。从研发投入强度上看,该区相关指标超5.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科技创新实力稳居全国经开区第一。
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勾勒出黄埔区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随着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航空轮胎大科学中心、慧眼大设施项目等一批科技基础设施加紧建设,该区将继续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向着“中国工业最强区”目标出发。
未来,这里也将是广大中小企业“站C位”的发展大舞台。这里正奋力打造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将让民营经济活起来,让核心技术立起来,让高端人才聚起来。
中心广州知识城国际人才自由港
解决“急难愁盼”大幅提升民生福祉
向着幸福迈进,增强社会民生新福祉。
过去10年,黄埔区常住人口增长52%,是广州市常住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之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这里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幅提升民生福祉,让黄埔成为“最具幸福感”的现代化新城。
172条新建道路、87所新办学校、12家新建改扩建医院、360公里新建绿道……在两区合并后的6年时间里,新黄埔区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人民幸福家园。
从南到北,黄埔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从城市到乡村,黄埔群众的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过去6年,黄埔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2%、10.1%,并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新增学位超7.5万个,养老床位增长超3倍,为随迁子女提供公办学位数稳居全市第一。黄埔区的幸福民生图景正描绘得越来越精细。
变迁
迳下村:百年古村搭上黄埔科技产业发展快车
以10年为时间刻度,黄埔区的发展飞跃有目共睹,尤以2010年奠基的中新广州知识城近年来的变化为巨。这里已建成生物制药、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集群,打造知识产权高地和中国纳米科技的产业化高地,“三集群两高地”发展格局正创造知识经济新优势。
从阡陌桑田变为产业高地,科技与生态比翼齐飞,城市与乡村同频共振,知识城正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位于知识城中部的迳下村,或是最典型的缩影。当知识城发展之势引领周边乡村连片振兴,唤醒了土地沉睡的资源,一个个百年古村连点成串,成为黄埔新乡村示范带崛起的底色。
迳下村
迳下村自清朝乾隆年间建村至今已有将近300年的历史,环境优美,物产丰富,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村社集体经济,田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村民收入只能依靠每年两季的稻米,乡村面貌一度相当落后。
然而,迳下村却有深厚发展的潜质,其地理位置优越,在知识城南起步区现代化楼宇里,能望得见这里风光如画的稻田。如何转变农民观念,流转土地经营权,成为迳下村蝶变的第一步。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去沟通,跟村民们磨破了嘴皮子,土地流转逐渐理顺,1000多亩土地获得流转,占全村土地近1/4。
依托山、水、田等原生态资源,迳下村建设了一个宜游、宜乐、宜居、宜养的岭南田园综合体,描绘出“秋夏稻谷双丰闻稻香,冬去春来花开逛花海”的如诗画卷。
这里还与黄埔区的科技产业紧密相结合,院士下乡、产业进村,奏响科技与乡村的协奏曲。迳下纳米农业公园、纳米研学基地、迳下院士谷……系列项目引领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不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腾飞,还不断提高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据介绍,如今迳下村提供物业管理、劳务服务等500多个就业机会。截至2021年年底,迳下村村社集体经济总收入416万元,总存款1500万元,是10年前的69倍多。“以前村里冷冷清清的,我们村民也没有多少收入,现在不得了,年轻人都回来村里就业了!”迳下村村民冯永新说。
迳下村是黄埔区内乡村振兴多点开花的一个缩影。麦村获评“2021年度广州粤菜师傅名村”,莲塘村入选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由袁隆平院士亲自选址谋划题名的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在大吉沙岛建设……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画卷铺展开来,广阔天地上处处焕发新气象。在这个过程中,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古祠堂、古村、古树、古井等“十古”文化遗存,正在被慢慢拾取、讲述,丰富了乡村振兴的历史厚度和推进深度。
过去10年,黄埔区在如何更好地促进城乡融合、更好地以工业反哺农业、让乡村振兴工作服务工作大局等命题中,探索出自己的道路,真正把科技效益、生态效益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奋力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
成长
锐博生物和阿格纳制药董事长张必良:
十年见证黄埔产业升级蝶变
这是一方踔厉奋发的创新热土,人才奔涌的聚集高地。
10年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持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截至2022年7月底,该区集聚高层次人才1260人,比2017年增加了3倍多,其中院士110多位(项目合作)、国家级人才130余人,创新团队占全市七成、创业团队占全市六成、创新领军人才占全市一半。
去年国务院批复知识城建设国际人才自由港,该区加大海外引才力度。而引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海交会。自从1998年该区发起首届“中国(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海交会前身),引领风气之先,充分促进海内外人才、项目、资本的对接交流和落地发展。
通过留交会到黄埔区创业
锐博生物和阿格纳制药董事长张必良便是“孔雀东南飞”群体中的典型代表。2000年,在麻省大学医学院任教的张必良应邀参加第三届“留交会”,来到广州开发区,国际企业孵化器让他眼前一亮。虽然还是从黄泥路走进去的,但交通路网和硬件设施都高规格规划,让人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发展劲头。
张必良,图源:南方日报
通过留交会,张必良坚定了回国创业的信念,并在2004年创办了锐博生物。短短数年,其建成国内首条寡核酸cGMP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基因沉默产品占据了全国八成市场份额。
张必良起到了人才“头雁效应”的作用,他不仅从德国聘请了顶尖专家担任车间生产线负责人,更将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克雷格·梅洛(Craig C.Mello)引进企业担任科研顾问,成为国内现象级的“以才引才”案例。由他发起的广州核酸国际论坛,吸引世界各地学者如云,是国内核酸科技领域的“行业风向标”。
新冠疫情暴发后,作为国内最早进军核酸产业的企业之一,锐博生物扛起了企业责任,及时牵头启动研发,并于2021年底拿到广州首张新冠mRNA疫苗临床批文。
与城市和产业共成长
10年来,张必良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共成长,见证多个研发平台在此处落地开花,国际龙头企业在生物岛竞相布局,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不断增强。“最大的改变是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加畅通,专利成果不再锁抽屉,制度的完善激发科研人员从事转化工作的积极性。”张必良说。
从2012年到2022年,一个又一个落户黄埔区的生物医药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一位又一位高层次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动力源和主力军。科技和产业的相互促进,也浓缩了这里10年产业升级换代的蝶变历程。
踏浪前行风正劲,不负韶华争朝夕。身为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阵地和区域经济增长极之一,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扬帆起航,未来更好。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何瑞琪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何瑞琪(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赵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