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克莱默夫妇》精彩吧?邀你看它的首个话剧演出版!文末有福利
语音播报

人们总向往“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再怎么美好的“初见”都抵不过平凡的生活。美好的爱情过后,是否就是余下的一地鸡毛、柴米油盐酱醋茶、独自一人的落日黄昏?

8月19日-8月28日,即将在十三号剧院上演的话剧《可兰街夫妇》,改编自美国畅销书小说作家科尔曼的经典代表作《克莱默夫妇》,它被誉为“婚姻教科书”,大概就是因为它写出了爱情以后,婚姻之中,最真实又最残酷的模样。所幸的是,它还给出了希望。

暗潮汹涌的“平凡”故事

却斩获五项奥斯卡大奖

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像大多数的家庭一样,丈夫负责在外工作赚钱,妻子则在家操持家务抚养孩子。起初,他们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恩爱有加......

但逐渐的,作为独立女性的妻子在不被理解的日常压力中承受着迷失自我的焦虑,不被重视的感受,无法沟通的障碍,致使她选择离开丈夫和孩子。

而突然“被离婚”的丈夫则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更要面临失业的困境,但在混乱不堪的磕磕碰碰中,父子俩日渐亲密,相互依靠,也逐渐理解了妻子的困境与选择。

就在此时,事业有成的妻子回来了,一场法庭上的抚养权之争就此展开......

这正是埃佛里·科尔曼的小说《克莱默夫妇》描写的“平凡”婚姻故事。

但它的暗潮汹涌,却让读者如此评价:“未婚者读它,认清了婚姻真相;已婚者读它,找到了解决婚姻危机的方式。”

根据这本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克莱默夫妇》1979年上映之后,影片在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9项提名,并最终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著改编5项大奖。此后又获得包括AFI十大类型电影十大佳片——法庭片类第3名、AFI百年电影史百大经典电影等31项其他奖项。

这部“神作”促使社会离婚率下降

并影响抚养权司法审判

埃佛里·科尔曼的《克莱默夫妇》之所以被誉为“婚姻教科书”,除了改编的电影获奖无数,更重要的是它掀起的争论和思潮一度使当时美国社会的离婚率呈下降趋势,并影响了抚养权的司法审判。

时至今日,即便将这个故事放在我们现下的生活,也会让人感慨它是如此真实。一如豆瓣上的一万七千多条短评,近千条长影评。九万多人标记看过,六万多人标记在看。

《可兰街夫妇》舞美效果图

情感上的强烈共鸣,现实问题的真实反映,时代背景的高度契合,再加上由此产生的多元观点的碰撞和融合,这大概就是经典作品所带来的深刻意义,也是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

《克莱默夫妇》的首个话剧演出版

这部产生巨大社会影响力的小说,在改变成电影的同时,其实还有一个话剧演出版剧本,并且也是埃佛里·科尔曼亲自编写。但,话剧版剧本至今还未正式登陆过剧场演出。

《可兰街夫妇》舞美效果图

而现在,这个话剧版演出剧本的版权由广州话剧艺术中心购得,也就是说,8月19日观众即将在十三号剧院看到的《可兰街夫妇》,就是《克莱默夫妇》的首个话剧演出版!

剧场版《克莱默夫妇》(《可兰街夫妇》)除了保留原剧本成熟练达的内容之外,观众更将看到1个舞台,15个场景,20个角色,还有令人惊艳的35场戏切换!

《可兰街夫妇》舞美效果图

短平快,场景组合成的线性叙事

以“家”这个场景为主体,同时兼顾着其他14个生活环境的场景展开,共同构成了主人公所在的生存空间。

一半稳定角色,一半分饰多角

20个角色人物相继登场,以家庭人物为主体,环绕着方方面面与之产生关系的人物群落,构成了主人公所处的社会关系。

伴随主人公视角跳跃前行的时间轴线

35场戏的故事演进呈跳跃性的轴线时间发展,两年、数月、数天......观众的视角伴随着主人公在8年的时间里演进,通过“时间流逝”的舞台,观众将看到主人公夫妇“成长的历程”。

多个演区交替演出,轮番换景,多媒体影像形成场间间隔;而这个戏剧舞台可能就是你看过的换场最多的表演。

《可兰街夫妇》舞美效果图

婚姻的本质更像一场修行, 所有一帆风顺的背后,都需要共同艰辛努力。我们更关注家庭的沟通、理解、融合。

理解与包容永远是爱的底色。这个8月,不妨剧场见!

福利来了——

演出项目:

话剧《可兰街夫妇》

演出时间:

8月19日(周五)19:45

演出地点: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

(天河区沙河顶新二街13号,地铁6号线沙河顶站A出口)

参与方式:

扫描文末二维码,关注“诗意花城生活”公众号。

向“诗意花城生活”公众号发送信息:

“《可兰街夫妇》+姓名+电话”,

将有机会获得赠票(每人2张),

获邀的幸运粉丝,工作人员将联系你。

报名截止日期:

8月16日中午12时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素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