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路:文物里的中国通史(全六册)》中文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编,按历史年代分为“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西周至战国时期”“秦朝至南北朝时期”“隋朝至唐朝时期”“五代十国至元朝时期”“明朝至清朝时期”六卷。
全书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品为主线,以2333幅珍贵文物图片为主要见证,系统介绍中国从170万年前的远古时期直至清末的悠久历史文化,多角度展示先人们为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所付出的艰辛、智慧,以及博大多彩的华夏文明,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文物视角的中国古代通史。
全书力图引导读者重温先人的足迹,从而探求根脉,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培养文化自信,助力中国的伟大复兴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该书所收良渚等遗址的璧、琮、钺、三叉形器、冠形器等精美玉器,以及黑陶尊(壶),有的上面还带有神龙徽记,既体现良渚玉器、陶器等制作的专业化,也是良渚复杂意识形态的反映,其中的璧和琮被认为是祭祀天、地的礼器。
良渚的繁荣建立在发达稻作农业的基础上,良渚已有中国最早的犁耕,该书所收石破土器,或为组合式石犁的一部分。书中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白陶鬶、黑陶杯、黑陶带盖罐(罍)、彩陶背壶、刻字符陶尊、玉钺、象牙梳等,品质高贵,基本都是大型墓葬的随葬品;
红山文化的龙形、斜口筒形的玉器,以及彩陶器、女性雕像,意蕴深远,主要见于牛河梁等大型祭祀遗址的大墓当中;这些反映出黄河下游和西辽河流域较高的文明化程度。
此外,淮阳平粮台遗址的陶排水管道,石家河遗址的动物形小陶塑,则是中原和江汉地区龙山时代城邑发展、祭祀活动盛行的证据。
值得称赞的是,书中还收有许多历史地图与示意图,如第二册的“战国各部族分布图”“战国铁器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战国货币流通图”,如第三册的“西汉十三州刺史部和西域都护府示意图”,如第四册的“唐代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示意图”,以及第六册的“清前期对外贸易港口示意图”等,“左图右史”,对读者阅读历史文物时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多有帮助。
与此同时,不少文物发掘出土以后,研究人员对它的认知与解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纠正谬误、争议待决等在所难免,该书收编的文物,如“司母戊鼎”后来改正为“后母戊鼎”,如“滇王之印”出土后的身份争议等,都作了相应的学术性介绍。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窦海强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刘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