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周刊|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三个视角
语音播报

崔 珏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写入其中。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理念。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追求民主、发展民主、实现民主的伟大创造,是党不断推进中国民主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的经验结晶,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方向。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发展成果

民主是现代化的内在构成,民主政治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历史学家胡绳先生曾指出:“在近代中国面前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这两个问题是紧密相关的。”总体上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研究和发展,是因为信仰者相信,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就能引导中国走向独立与现代化。后来事实也表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并实现中国化,从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打开中国革命的突破口,使中华民族重新进入世界历史的主流。

中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追求现代化目标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人民民主理论,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人民民主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在全链条、多领域的有效运用,促使党在新时代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概括。这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贡献了新智慧。


全过程人民民主凸显了中国民主的广泛参与特征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丰富的民主实践和显著的治理绩效。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安排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形成了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构成了多样、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的民主实践,体现为人民通过各种方式广泛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都充分体现人民意愿,倾听人民呼声,实现人民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以民主为基本内容,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全过程为特征,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和定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理论范畴。

一般而言,西方民主最突出的特征是竞争性选举,是“多数决”原则,是权力制衡。中国民主突出表现为参与式民主,将选举民主的“多数决”和协商民主的“众人商”结合起来。人民广泛参与政治过程、政治活动,人民的意志受到尊重,利益得到保障,真正成为社会和自身的主人,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迸发出来,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巨大源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体系成功地塑造了独具特色、广泛有序的协商和参与系统,重大决策依照制度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有效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立足中国政治实践、真实有效的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就是要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而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体现到党和国家各方面各层级工作上来,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来。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一种全新民主话语叙事

对中国的民主制度与民主实践,需要进行科学的表述、概括、提炼,从而给世人一个清晰、合理、有效的说明,这便是话语叙事问题。现代民主观念与制度确实源于西方,西方社会由此垄断了对民主的定义权、解释权,表现出话语傲慢。在西方话语叙事中,现代民主只有一种模式,现代化只有一条道路,这从根本上忽视了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开放性。事实上,西方曾经无可置疑的标准,越来越难以应对世界的复杂性。民主问题也是如此,需要基于各国民主实践,重构民主理论。

中国的崛起要求我们构建新的话语。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新的民主话语叙事,是对中国民主的新概括,阐释了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本质特征,且用以阐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相对于西方式民主的特征和优势,彰显中国式民主制度的正当性和优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提出的重要意义,不只在于平衡了西方民主话语霸权,更重要的是,这一新理念是基于中国民主实践的系统思考和自我表达,为世界提供另一种政治发展道路和经验。


(作者系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教授)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