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群小学生拿下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双冠
语音播报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2021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其中,在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中,来自广州市越秀区中星小学的四位六年级学生张梓鹏、朱玲影、程知行和刘沐尔,夺下VEX赛项“IQ-百发百中”小学组总冠军和团队协作冠军,成为双冠得主。

实际上,荣誉来之不易——背后有同学们的协作配合,藏着家长“组队式育儿”的默默支持,还有学校科创氛围的潜然熏陶。

张梓鹏、刘沐尔、朱玲影、程知行(从左到右)4位同学组成“羊城无敌曙星队”参赛。

“百发百中”背后是团队力量

操纵着机器人收集小球,投掷进指定框内,几乎百发百中——四位同学演示了自己设计的机器人。编程与搭建,每个环节都有他们共同的努力。

机器人比赛是一次对创新精神、逻辑思维、团队合作、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等各个方面的挑战。朱玲影是队内的编程手,她回忆,当时晋级到总决赛的队伍都要参加编程考试,她前往西安参加考试时遇到一点困难,不太会做,“在最后5分钟才把题目做出来,特别紧张。”

在资格赛中他们也遇到了曲折——当时队员间的配合出现了一点小失误,未能完全发挥出水平。结束首日赛事后,他们排名暂时落后。当天晚上他们立刻进行复盘,总结得失,及时调整技术、战略以及上场队员的配对和分工。在压力下,他们多次调整,坚持练习,终于在最后一场资格赛逆袭,以排名第4的成绩进入总决赛。

总决赛中,他们首先与资格赛排名第3的队伍组队,一起对战排名第1与第2的队伍。凭借稳定的心态,他们拿下满分,夺得小组冠军,继而与另一小组冠军角逐,并迎难而上,最终拿下冠军和团队协作冠军。

“经过比赛的磨合和磨炼,我们已经融合成一个非常好的团体了。”团队队长张梓鹏说,还记得刚开始参加比赛时,队员间经常出现分歧。而现在,编程手与操控手各司其职,配合默契。在他看来,所有成绩都源于大家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我们4个人一起去做一件事情,肯定比我作为队长1个人带着3个人去做更好。”

四位同学展示机器人比赛过程

家校协同让科创兴趣萌芽生长

说起接触机器人的契机,他们既有误打误撞,也有逐渐产生兴趣,并在过程中,收获到不同的成就感与个人成长。

“在上个赛季,我们只是想试着参加机器人比赛,没想到成绩不错,我们就继续打了下去。”朱玲影同学介绍,经历两个赛季,他们体验到了团队合作、搭建、编程等各个环节的趣味,她也逐渐喜欢上了机器人项目。 

刘沐尔则是被编程中的逻辑思维所吸引。自己钻研编程、动手搭建,最后形成一个作品的过程,能让她产生满满的成就感。

队员在试验机器人

“学习机器人之后,我的心态和性格都变好了很多。”操控手程知行同学说,在打比赛时心态很重要,比如当队友失误了,自己便要稳住心态,避免失误。四位同学的班主任也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他们在竞技场上除了积累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综合素质能力,在压力下也能很好地调整心态。”

“没有引导的话,孩子很难产生天然的兴趣,因此家长的引导很重要。”张梓鹏妈妈介绍,在这支机器人小队的组建过程中,家长扮演了组织者的角色,还形成了“组队式育儿”模式:在学习机器人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要到校外专业教练处学习与训练,家长们便会轮流带孩子训练、参赛。

张梓鹏从五年级才开始学习VEX机器人、编程等相关知识。在梓鹏妈妈看来,孩子能够在课余时间发展机器人兴趣爱好,还得益于此前扎实的课内学业基础和从小培养的框架思维与逻辑思维,以及学校对STEM教育的重视。有时孩子因参赛落下课程,校内老师也很负责任地帮孩子查缺补漏。“有了家校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持,孩子有机会去挖掘自己的潜力。”

队员在学校STEM科创室里练习、思考和总结。(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学校提供科创爱好发展沃土

中星小学的科创氛围浓厚。一进校门,左边便是学校的科创空间,里面展示着同学们在STEM课堂上制作的各类作品,如承重纸桥、月球模型、太阳能热水器模型等。

STEM意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多学科融合的综合教育。中星小学STEM科组老师李小红介绍,中星小学结合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科学等课程开展STEM课堂,深度融合多学科知识,组织同学进行探究项目式活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要提出问题和预测,尝试动手实践、验证问题,还要进行作品展示与介绍。“我们鼓励同学们发挥各自所长、分工协作完成任务,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李小红说道。

同学们在学校的科创空间试验机器人比赛。

此外,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生成性的。如在科学课期末评价中,李小红会让同学们依据一学期所学内容,自主确定探究主题,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依据兴趣进行科学探究。

STEM课堂倾向于普及性地培养学生的科创兴趣、逻辑思维与动手能力。针对水平较高、兴趣较浓厚的孩子,学校则设有无线电测向、无人机、航模等专项队,四位获奖同学便是来自机器人专项队。

“STEM教育有助于思维独立,我们许多毕业生到了中学后,在自身发展等各个方面都特别有主见。”李小红介绍,中星小学坚持开展STEM跨学科融合教育,为孩子搭建发展综合素质与展现自我的平台,让每个孩子都如“星”般闪光。

文、图、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林欣潼  实习生:梁殷彤(除署名外)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