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健身安全指引来了,体能专家开“运动处方”教你补水
语音播报

7月26日,是俗称“三伏天”中的“中伏”,也是最热的一段时间。天气预报显示,近期广州持续高温,本周二全天气温更是达到27-39℃,酷热难耐。高温天气下,市民从事户外运动容易中暑,而躲在房间里“叹空调”又容易滋生“空调病”,这可如何是好?

入夏以来,全国各地时不时传出有人在户外运动时晕厥的消息,还有剧烈运动后痛饮冰镇饮料发生意外的报道,究竟如何科学健身、水分,本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广州市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体能专家龙国东,请他为市民开出“运动处方”。

每天都有大量市民在天河体育中心跑者天地健身。

“三伏天”注意身体健康

夏季热在“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以中伏最热。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慢慢到了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天气预报显示,近期广州持续高温天气,特别是7月26日更是达到27-39℃,随后几天的气温峰值也保持在37-38℃。每逢周末,不少家庭结伴出行,到广州周边地区的山野溪流中避暑嬉戏。而一些运动达人,特别是自行车、马拉松爱好者,则坚持“夏练三伏”,保持一定强度的训练,增强高温下参赛的适应性和比赛能力,风险也如影随形。

中国羽毛球队体能教练、广州市体育局运动员体能训练带头人龙国东表示,高温天气下进行户外运动还是要做好防护措施,控制好运动量,及时补充矿物质饮料,科学健身可以有效规避运动伤害,特别是对于运动达人来说更加重要。

体育部门发出运动指引

炎炎盛夏,科学健身,预防伤病,广州市体育局印发安全指引,请市民朋友收藏。

日前,广州市体育局发出了《关于印发2022年广州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针对近期出现的高温天气,温馨提示广大市民做到科学健身、量力而行,以避免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和生命财产损失。

《通知》表示: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对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开展的相关要求,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止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事故发生,现印发《广州市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工作指引》,请各单位认真贯彻执行。

《工作指引》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广大参与赛事活动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严格落实安全管理要求,科学研判赛事活动风险,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各项赛事活动举办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强化赛事活动举办责任,做好风险研判,根据赛事活动实际情况制定“1+3+1”赛事活动安全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方案、安保方案、应急预案、演练方案及风险评估报告。同时,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熔断机制,积极采取管控措施,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每天前往天河体育中心“跑者天地”健身的市民络绎不绝,上午10时以后,地面气温超过40℃,但仍然有个别市民苦练。

为此,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发出《安全锻炼倡议书》,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作为城市新中轴线上的全民健身乐园,一直致力于为市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舒适的健身锻炼体验,为了保障市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向市民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做到“安全健身,做好防护;科学健身,防止中暑;合理健身,量力而行;有序健身,防盗防骗”。

专家开补水“运动处方”

高温下运动以及不恰当的补水,导致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受到威胁,是这个夏天令人扼腕的事情。

近日,一则“男孩运动后猛喝冰饮去世”的消息登上热搜,一名跑者在山地越野赛中猝死的噩耗也在朋友圈里流传,这都给夏日户外体育运动敲响了警钟。

体能专家龙国东表示,剧烈运动后痛饮冰冻饮料给人以畅爽的感觉,但这种做法并不提倡,冰水喝多了会出现盗汗的情形,身体也会出现应激反应,“建议在剧烈运动后补充淡盐水或者矿物质饮料,要提防冷水冲凉、过度摄入冰冻饮品等导致不良反应;补水看似不起眼的小动作,但很讲究科学性。” 

龙国东建议,夏天气温太高,超过35度,原则上不要进行户外运动,以防止中暑、热射病等,确保运动安全。

他还为运动爱好者开出了“运动处方”:补水原则是少量多次、小口慢饮,温度适中,“如果运动后一次性快速大量饮水,血液浓度降低,水盐平衡被迅速破坏,体内钾、钠等电解质紊乱,有可能会出现难受、心力衰竭、胸闷、腹胀等情况。暴饮还会让身体反射性出汗,身体机能平衡被打破。”

运动后补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提高运动或比赛前机体内的水分,建议运动参加者在运动前的24小时内,尤其在包括运动前一餐的时间内,摄入营养平衡膳食,饮用适量的液体饮料。

二、建议运动者在运动前2小时喝约500毫升的饮品。

三、运动中,运动员应当尽早开始摄入饮品,等到口渴再喝水,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的状态。

四、摄入液体的温度应低于室温在15-22℃较好。有条件的也可以选择喝温度在4℃至10℃的饮料,但不要过冰。

五、在运动不到1小时的中低强度运动中,摄入碳水或电解质饮料不宜过量,以免对身体生理机能产生太大的改变。

六、在持续1小时以上的运动中,建议每小时摄入30~60克碳水化合物/水,以维持体内碳水化合物的氧化,延缓疲劳。

七、在持续1小时以上的运动中或者天热出汗较多时,建议摄入含钠盐(每升水含 0.5~0.7克钠)的补液饮料。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穗体宣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孙嘉晖 新华社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