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密县委常务副书记邹勇刚:要让波密红色故事走出红楼走进群众
语音播报

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委机关大院里,坐落着一幢古朴典雅的两层仿苏式木楼。人们称之为“红楼”。许多年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来此扎根奉献,红楼见证了他们带来的筑路通车、平息叛乱、开放发展。许多年后,这些人成为人们口中的“老西藏”。波密红楼的展板,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解放军从战冰山、斗恶水解放西藏,到高举民主改革的火炬照亮黑暗中的旧西藏,再到今天带领西藏各族人民创造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所实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一位位英姿焕发的革命英雄,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都记载着先烈们铿锵有力的誓言。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工作组组长、波密县委常务副书记邹勇刚十分重视波密红色资源的开发。他表示,要让波密红色故事走出红楼,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也要让波密当地群众了解波密的红色历史。

邹勇刚说,广东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波密工作组在波密不仅带领当地群众致富,也致力于开发和传承当地的红色资源。波密红楼就是邹勇刚和工作组重点打造和开发的红色资源。

“最初解放军进藏时,大家都跑到两侧的山上,谁也不敢下来。”波密县古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同时也是红楼解说员的张庆冲讲解道。他说,当藏族百姓从山上观察这个部队时,发现解放军不进民宅,非常尊重当地民众风俗习惯,甚至还有“满缸运动”——离开村庄的时候,他们甚至把老百姓家里的水缸灌满了水。这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最终取得了百姓的信任。

波密红楼

1950年昌都战役后,波密地区要求解放军进驻波密;1951年3月,中共波密工委成立;1953年,康藏公路管理局四区设计建造红楼;1959年元旦过后,扎木保卫战打响,60余位战士被两三千名叛乱分子包围在红楼,苦守十日夜,取得西藏大规模平叛后的第一次胜利。几十年间,波密留下太多的红色往事,过去,波密红楼的故事很多当地群众都不了解。如今,在张庆冲和同事们的努力下,红楼已寻访到200多位波密历史的见证者或后代,共搜集相关图书和老同志手稿30册,老照片1800余张,积累了7000余分钟的视频资料。而在最初接下红楼布展任务的2018年,这里关于波密红楼的历史资料还“只有一页A4纸那么多”。这几年,通过他的不断发掘,关于波密红楼的史料也越来越丰富。

“这还是在看了波密、昌都甚至整个自治区内的档案馆、图书馆后整理出的资料。”张庆冲说,这么多年过去,寻找红色遗迹并不容易,要么没有资料,要么说法不一,一场扎木保卫战,最初足足整理出来28个版本。各种讲述都有,彼此之间很难形成印证。

张庆冲说,红楼如今之所以能成为波密的一种“红色精神”,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也要感谢当年“老西藏”们留下的生动故事,和“老西藏”后代们的奔走献力。

邹勇刚高度重视波密红色资源的开发。他介绍说,波密县是西藏自治区唯一入选“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之地。2008年波密县对扎木中心县委红楼进行了保护性维修,2013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邹勇刚向记者讲述波密红楼的红色故事

他说,波密有着深厚的红色资源,且集中分布在扎木、倾多、松宗、易贡和国道318沿线。分“两步走”,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线路,兼做党性教育体验式教学线路。第一步,根据相关文献,以“寻找红色记忆”为主题,充分走访调研,深入基层寻访,挖掘一批红色遗迹,将其确定为文物保护点或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保护,对承载重大历史事件的已被建筑物等覆盖的场地,在附近选址重建。第二步,根据寻访成果,恢复重建,连点成面,将红色文化融入秀美的自然风光,致力于打造“以红铸魂,以绿托红,红绿共融,相得益彰”的红色线路。近年来,波密县开展“3项行动”充分利用现有宣传阵地、设施,将线上与线下宣传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了解、人人关注的浓厚氛围。线上,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电视台等载体,图文并茂地宣介“红楼精神”。2019年8月,西藏自治区首条“红色+”复合旅游产品(线路)在波密正式发布,2019年11月,波密红楼系列红色景区获评全区首个红色旅游类国家4A级旅游景区。波密红楼先后获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国防教育基地、林芝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林芝市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欢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宏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蔡凌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