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夏天,等待在你的窗前,期待着奇迹的出现”——这个夏天,广州的各家博物馆推出了众多新奇有趣、内容丰富的好展览。
这座全新的宝藏博物馆 值得看!
今年博物馆日期间,一批新的宝藏博物馆在广州与公众见面,当中就有一间不能不去的广州华侨博物馆。当年的海外游子们的奋斗人生、故土之思,华侨华人在各个历史时期对祖国的贡献,尽在其中。它是全国首家利用百年老建筑建设的华侨博物馆,选址于广州市越秀区沿江西路183号的五仙门发电厂旧址,该厂始建于1901年,是华南地区最早的火力发电厂。旧址可以说就是博物馆最大的一件藏品,南面首层的沿街通廊骑楼将岭南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条63.6米的骑楼长廊是目前广州现存最长的单体建筑骑楼。厂房内部采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钢结构建筑技术,钢梁钢柱均是从欧美进口的工字钢,以铆钉连接组合,解决了厂房大跨度和机器震动对结构的影响,是研究广州工业建筑的重要历史文物。博物馆展陈设计融入“云山、珠水、木棉、骑楼”等元素,基本展览以“广州华侨华人与历史贡献”为主题,以“尊重历史,以物叙事,以点带面,突出特色”为原则,设立“华侨史话”、“家国情怀”、“情暖侨心”、“记住乡愁”等四个部分,并设立“五仙门发电厂的故事”专题展厅。
博物馆中收藏了许多非常珍贵的华侨文物,如马来亚锡矿业巨子郑景贵官帽、朝服及牌匾,是这位祖籍广州增城,20岁闯荡南洋,率先投资开采锡矿业,带动了当地百业兴旺的华侨传奇一生的见证。馆中还展示了三架飞机模型,分别是“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研制的“冯如二号”、广府华侨杨仙逸在广州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制造出的中国第一架双翼双座侦察教练机“乐士文号”,以及在广州东山飞机制造厂设计的“羊城号”。
陈介祺私藏“毛公鼎”拓片首次公开展出
刚刚在广州东方博物馆开幕的“天将金石付斯人——清代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特展”是这个主题展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后,时隔五年再次出展,也是第一次来到广东。所展192件文物全部为真迹原件,约有20余件国家珍贵文物,其中《清康熙十三年陈调元行书手卷》更是首次公开露面。陈介祺出生于潍县名门望族、科举世家,被后世专家尊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金石学大师。他收藏商周青铜器数百件、秦汉青铜器与铜权量诏版上百件、青铜戈矛弩机等兵器数十件,其中毛公鼎、噩侯驭方鼎、陈氏十钟、兮甲盘、天亡簋、曾伯 簠等堪称国之重器、绝世瑰宝。此次展出的毛公鼎拓本,为陈介祺监拓的原器全形拓拓本。当年陈介祺收藏毛公鼎后,恐因“怀璧”而招致灾祸,终其一生,秘不示人,仅请当时传拓高手陈畯拓了十余份(有器图的拓本当更少),除了自己用于考释外,仅分赠其好友吴式芬、徐同柏两人,虽至交吴大澂也从未告知。存世的此种拓本屈指可数,此次属首次公开展出。而他收藏的两件青铜量器拓本就是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直接证据。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文房用品首度系统亮相
7月1日,“文心交臻——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文房用品”展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后东厢、后东斋两个展厅举办,展览将延续至9月。本次展览汇集79件/套馆藏文房相关展品,包括陶瓷、印章、玉器、石湾陶、漆器、竹木牙角器等多种门类。馆方专家介绍,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藏有丰富的文房用品,但之前从未系统展出过相关文物,这次选取的展品涵盖明代至近现代的重要精品,梳理了文房四宝的历史传承,并展现了读书人书房的精美陈设。
展览以传统“书斋”形式串联起展品,在日用的场景之中以笔墨纸砚连续起久远的文化记忆,此外更有笔山盂水、秘阁镇纸、上古文玩、竹木牙角等清赏雅玩,寄托着读书人的隐逸之思、清逸之趣。
三国时期中原图景第一次在广州系统展现
“洛京风华——洛阳出土汉魏文物展”正在南汉二陵博物馆展出,共有文物24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59件。南汉二陵博物馆馆方专家表示,这批承载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文明特质的精品文物,生动再现两汉曹魏400余年间的历史。除首次在广州亮相的三国名将曹休墓出土文物外,汉代陶楼、鹿头空心砖首次揭开神秘面纱面向公众展出,西朱村曹魏大墓出土石牌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屡次冲上热搜的纱厂路西汉大墓出土精美玉器也是首次出省展出。
展览第一部分,从饮食起居、庄园经济、宴会出行、铜镜韶华四方面,部分再现昔日洛京充满人间烟火气、歌舞宴饮、策马飞舆的社会生活画卷。展览第二部分,通过展示胡人跳丸俑、骑骆驼俑、象戏俑等带有鲜明的丝绸之路色彩的文物,再现了汉魏洛阳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的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历史,展现汉魏时期洛阳作为全国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重要身份。展览第三部分,选取洛阳考古发现的两汉至曹魏时期3座高等级墓葬,讲述洛阳地区从厚葬礼俗转为薄葬之风的葬俗变迁。
“发现定窑”带你穿越《梦华录》里的宋代
由南越王博物院、定州市博物馆、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北博物院、保定市博物馆和河北省古陶瓷学会共同主办的“发现定窑”展览将伴随大家度过整个暑假。展览展出定窑各时期瓷器、窑具、标本29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22件/套。窑址位于河北省曲阳县,因曲阳古属定州而得名,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白瓷窑场之一。其烧造瓷器不晚于唐,北宋至金代达到繁荣昌盛。在长达七百余年的历史中,定窑是中华大地上产品质量最高、生产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精细白瓷窑场,在薄胎瓷器成形、覆烧工艺、以煤为燃料等瓷器制作和烧造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中国陶瓷生产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展览结合精美文物,分为“誉出定州”“尘外千年”“贡纳宫廷”“雅事几何”“天下大白”和“千年之约”六个主题,通过定窑的历史、装饰、工艺、文化、交流等内容,集中呈现各时期定窑产品面貌、文化内涵及当代定瓷的发展情况,让观众见证中华文明之美。南越王博物院还精选院藏17件精品文物以及多件标本,推出“定窑花枕”微展览,为观众呈现定窑缤纷多彩的美学世界。
承德地区皇家文物在广州首展
广州博物馆联合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承德市外八庙管理中心推出的重磅大展“山庄瑰宝 梵宇藏珍——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文物特展”也将伴你一起“度假”。展览以94件(套)国宝级珍贵文物展现中国古代造园与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这也是承德地区皇家文物在广州的首展。所谓“一座山庄,半部清史”,1703年,在中国河北绵延起伏的燕山深处,由康熙皇帝亲自选址的避暑山庄奠基。其建造至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竣工,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历时89年。它及周围的“外八庙”等寺庙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大、保护最好的皇家园林和皇家寺庙建筑群,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展览中的清乾隆白玉“四知书屋”玺、清铜鎏金珐琅太平有象、清乾隆铜御笔五福五代堂记手卷、清乾隆哥釉八卦琮式瓶等都是难得一见的文化或艺术瑰宝。
中国最早的乐器也来了
广州海事博物馆“和韵天下——中原音乐文物瑰宝展”是一场以中原传统音乐为主题的展览,从数十年来出土的河南音乐文物中选取了77组共计183件,还原一个传承了八千多年的音声世界。展览中展出的贾湖骨笛是中国发现的最早乐器。仰韶文化红陶鼓让人们思考音乐与古代礼俗之间的关系。1923年出土于河南新郑李家楼邓公大墓的特镈、三门峡虢国墓地的铜编铃以及石编磬、龙纹石磬等,让我们感受到恢弘的庙堂音乐气势;淅川下寺出土的春秋时期石排箫,最长管长32.7厘米,最短管长11.8厘米,除了少数管孔残损严重不能发声之外,其余各管均能吹出高低不同的乐音。
展览中展出了多件陶俑、陶楼和画像砖、画像石,当中的乐舞百戏千姿百态,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大融合的物证。继之而起的唐代音乐,已经发展成为融歌、乐、舞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表演艺术,融合了各种艺术的精华,以炉火纯青的技艺表达诗一般深邃优美的意境,展现出生机勃勃的朝气。“三彩听琴图枕”则展现了风雅从容的宋代文化。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
(部分图片由各博物馆提供)
通讯员高云霞 陈蓝 刘颖颖 李偲毓 黄巧好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