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销量近8000万册,塞林格作品集2022新版精装上市|每一颗破碎的心,都能在这本书里得到安放
语音播报

海明威:他真的才华横溢!

福克纳:他把我想写的都写出来了。

读者:谁不会为塞林格流泪?

读者:塞林格为什么不写100本书?

近日,塞林格作品集2022新版由译林出版社重点推出。这段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一大群小孩儿在一大块麦田里玩一种游戏,有几千个,旁边没人——我是说没有岁数大一点的——我是说只有我。我会站在一道破悬崖边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的孩子——我是说要是他们跑起来不看方向,我就得从哪儿过来抓住他们。我整天就干那种事,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是的,这段话就来自塞林格那部久负盛名的“青春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而这本书,至今已在全球卖出近8000万册。因为是学生时代的推荐读物,多数人对塞林格的印象止步于“写叛逆少年的那个人”,忽略了他的超强的文字功力。

塞林格惜字如金,一生写下了海量手稿,却只肯精选其中四部出版,就是这套作品集中的四本:

《麦田里的守望者》

《九故事》

《弗兰妮与祖伊》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

他的每本书,都值得永久回味

聊塞林格,始终绕不开《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名列20世纪百佳小说之列,全球畅销近8000万册,入选全球众多名校阅读书单,还被纽约公共图书馆选为世纪之书。

对于《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内涵,村上说:这本书认真探索了一个人该如何在这世间“安放自我”。塞林格希望读者自行理解作品,或者不懂也无所谓;而读懂《麦田里的守望者》乃至塞林格其他书,确实需要经历一些沧桑和更高的智慧。当你走入社会,感觉自己很难在既定的人生规则中找到价值感和意义,也许就是重读它们的时候了。

作家赵松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写完“守望者”的故事后,塞林格发表的其余三部作品,基本上写的都是“麦田里的孩子”,他们是高敏感型人格,在这个残酷的时代,他们需要被保护,需要幸存。


“短篇小说写作典范”——《九故事》

有写作者称:“没读过这九个故事之前,你不敢说知道短篇小说是什么。”这里面的每一篇作品都细腻精微,暗藏玄机,读后令人大呼“后劲儿太大”!在这本书的开篇,格拉斯家族的大哥西摩,在蜜月旅行途中饮弹自尽,留下无解的谜题。


《弗兰妮与祖伊》则是格拉斯家族最小的兄妹俩的故事,妹妹弗兰妮读到大哥西摩生前留下的两本绿色小书,陷入迷惘和颓废,而祖伊用机智的一席话,使妹妹重新振作。

书中的两场对话,可谓酣畅淋漓,读来如醍醐灌顶。


《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出版即进入美国小说畅销榜前三。它是《九故事》和《弗兰妮与祖伊》的有力补充。

阅读本书,如同玩智力拼图,也许会从中窥见西摩自杀的谜底……这是塞林格生前公开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晦涩抽象,也是作家探索小说写作边界的孤勇之作。

尽管只出版了四本小书,文坛大咖们对塞林格的赞美不胜枚举—— 这个影响了一代代年轻人,启发了众多大作家、大导演、大艺术家的塞林格,自己却半生隐居,远离尘嚣,他到底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经历?


传奇的文学隐士J. D. 塞林格

塞林格(1919—2010)被称为“青年人的精神守望者,传奇的文学隐士”。二战前,在和《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相仿的年纪,塞林格是个漂亮男孩。家人回忆说:“他的眼睛非常漂亮,睫毛又浓又长,甚至于在公园里都会被路过的女人们啧啧:怎么会有小伙子睫毛那么长。”他身材挺拔,一头黑发向后梳着,在学校演音乐剧、反串女角,为校歌填词,编辑校刊,因为太受女生欢迎而遭到男生妒忌。

他有些愤世嫉俗,不承认被强加的价值观,三进大学,三度退学。塞林格家境优渥,是父母的宝贝独子。他原本厌恶战争,但偏偏在小说写作初见成就之时,突然毅然参军。很快,他参加了诺曼底登陆、许特根森林血战,所在部队死伤惨重,而他怀揣《麦田里的守望者》前六章手稿幸存下来。

退伍后,塞林格以写作治疗心理创伤,陆续发表《九故事》中的短篇。其中几篇由好莱坞改编入围奥斯卡奖,但塞林格观影后大为光火,之后拒绝任何影视改编。

32岁时,塞林格发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的写作前后历时十年。

作家苗炜写过:《麦田里的守望者》之所以引起了如此多人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有伤痕,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人生的残酷战场上。塞林格用《麦田里的守望者》首印稿费买下偏远山乡一处不通水电的老宅,搬出纽约公园大道的高级公寓,隐居,开荒,结婚生子。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谢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