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匠星⑤丨广州地铁电子维修专家辛磊:他为地铁列车“治未病”
语音播报

今天要讲述的,是广州地铁电子维修专家辛磊的故事。入职十一年,他在带教师傅的指导下快速成长,不仅做故障排除者,还在为列车“治病”的过程中摸索更快捷、更节省的维修方法,自主研发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带领团队打破技术壁垒,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

如今,身为广州地铁基地维修中心电子维修部电子维修专家,辛磊更多研究“治未病”、解决“疑难急症”,令三号线KU模块故障率下降将近一半,精准“诊治”从未出现过的进口列车故障。“我的成长离不开广州地铁良好的师徒带教培训制度,希望自己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服务地铁运营,传承工匠精神。”

从小感兴趣 遇到好师傅

今年33岁的辛磊,2011年毕业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我父亲是物理老师,家里电器坏了,他经常自己维修。耳濡目染下,我从小就对电子维修比较感兴趣。”大学期间,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学电子技术,还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获得优秀奖。

2010年,广州地铁到学校招聘订单班学生,辛磊成功进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经过一年的定向培养,他正式加入广州地铁,从事车辆电子板卡维修。这份工作看起来陌生而枯燥,需要长时间伏在工作台前,测试并修复每一个受损的电子元件,撰写一页页复杂的维修报告。

“我比较幸运,一来广州地铁就跟了一位很厉害的师傅——集团十佳员工陈细弟,“师祖”是全国最美青工李天明。正是李天明、陈细弟等师傅,真正带我入了行,教了我很多电子原理、仪器仪表使用、故障排查技巧。”辛磊说。广州地铁不仅通过师徒带教的方式培养新人,还成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培养骨干人才。

刚工作那几年,时间比较充裕。“下班后,我们就一起研究探讨,经常很晚才回家,那几年进步非常快。”为了提高理论水平,辛磊还利用业余时间,攻读了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

自主研发“离线”测试装置

地铁部件维修后,需要安装到列车上测试。但是,列车资源紧张,装车试验风险也大,要花很多时间沟通测试安排、请点、销点。每次测试结束后,还要恢复设备。要是遇到故障,还要反复拆装,效率比较低。

能否开发一个测试装置替代模块装车?2014年10月,在维修过程中,辛磊萌生了这个想法,这样不仅能省却很多麻烦,还可以充分测试,提高维修效率和质量。想到就动手,他发现,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难题:控制系统与相模块之间的控制、反馈机制,响应时间的精确测量。

试验、失败、研究、调整、再试验、再调整……经过6个月的努力,辛磊和团队终于成功自主开发设计出VVVF相模块测试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对VVVF相模块的GTO开关状态、门控板功能、模块内部温度传感状态等全功能测试。“正是有了这个离线自动测试装置,我们的维修效率大幅提升。”

该测试装置参加了2015年广州市“青工五小”创新大赛,获得广州市青工五小优秀项目,辛磊获评广州市青年岗位能手。2018年,该测试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也是他的第一个发明专利。

“VVVF相模块测试装置的成功开发,不仅解决了生产难题,还得到高度的认可,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工作的意义,个人的成就感也极大地提升,对维修工作更加充满干劲。”

带领工班节约成本超3000万元

2016年,地铁车辆电子专业L型车工班成立,辛磊出任工班长。他发现,员工在车辆电路图等方面缺乏系统学习,需要补课。

角色转换,现在不仅自己要做好带头人,还要让整支队伍一起提速。辛磊想办法引导大家转变认识,他常对班组员工说“人生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不断的自我完善”,提高大家学习、工作和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他还收集班组员工的需求,定期开展针对性培训,营造学习氛围。

2018年,辛磊带领工班开展全线网列车牵引逆变模块维修,针对L型车PU模块,改善模块散热、筛查核心器件IPM的静态参数,有效延长模块使用寿命。面对PU模块备件紧缺、IPM采购受限、运维成本高的难题,辛磊牵头开展自主改造及国产化研究,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截至目前,共计节约成本3000多万元,荣获2021年广东省职工“五小”创新成果竞赛银奖。

作为团队的领跑者,仅在2019年度,辛磊带领工班维修部件原值就高达1.77亿元,获评“集团模范班组”。他当工班长的5年中,3名员工后续也成长为优秀的工班长。

成功化解进口列车罕见故障

2019年,辛磊成功竞聘为电子维修专家,钻坚研微,负责突破技术难题。记得有一次试车线调试时,一列进口列车忽然全车失去动力。经过故障排查,发现是列车的两个供电模块同时故障。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列车无法运行,就需要启动列车救援,将严重影响正常生产。

“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一列车的两个供电模块同时故障的情况。”辛磊说,他迅速前往故障现场,到达现场后,结合故障现象和故障机理分析,推断是电压传感器异常导致。“我们现场更换了电压传感器,解决了故障,证明了我的推断是正确的。故障解决了,也就避免了一次列车救援事件的发生。”

2021年,面对三号线KU模块故障率上升的问题,辛磊敏锐地发现电容老化和IGBT性能下降的问题。他提出对电容进行定额更新,并自主开发测试装置,实现了IGBT导通关断响应时间微秒级的精确测量,避免模块因IGBT响应或反馈异常导致的故障,减少KU模块故障28次,故障下降将近一半。

“我的成长离不开广州地铁良好的师徒带教培训制度,希望自己培养更多技术人才,服务地铁运营,传承工匠精神。”辛磊说。2021年,他被总部授予“运营质量特别突出贡献奖”,牵头及参与5项测试台开发、1项技师课题研究,编制6份工艺文件、5份攻关报告、17份故障分析报告、2份操作及维保规程、2份设备评估报告,沉淀了宝贵的维修经验。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李天研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骆昌威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