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
在深圳创业8年
帮助更多香港创业者在大湾区圆梦
让湾区承载更多香港青年的梦想
▶人物简介
第一批到深圳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
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CEO
香港再出发大联盟共同发起人、前海深港青年事务专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香港青年专业联盟秘书长
陈升
▶祝福
祝福香港未来走出一个更加不平凡的25年,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中,能发挥出它的能量,跟大湾区其他城市并肩发展,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越来越美丽。
8年前,他拿到了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免费办公室钥匙,成为第一批在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8年后,他已经变成了青年们的创客,参与过6个深港创业基地建设,服务超过300余名来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
他叫陈升,一名香港的80后青年,也是在大湾区创业的香港青年中的标志性人物。他说:“很多香港青年都会问我,深圳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深港合作最好的模式是什么?未来的大湾区究竟长什么样?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想找到答案最好的方式就是跨过深圳河,用实际行动去参与、感受。”
前海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前海。前海石旁,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号召。那一年,我刚刚和朋友在香港创办了一家人力资源培训顾问公司,频繁来往内地与香港,深圳是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城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我就是看到这句话,才想到来前海。
如今的前海已经是高楼林立,满眼繁华,但我刚到前海时,周边还是一片大工地,只有两条路,交通不便。2015年,当时的前海正赶上一股前所未有的跨境电商发展热潮,我们公司最初的主营业务是解决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以及运营进口零食电商平台。
公司一开门就有很多人来打听合作事宜,因为很多想要从事跨境电商业务的内地企业缺乏足够的海外网络资源。我们借助之前的经验,开发了一套跨境电商垂直搜索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前海营商环境和相关政策给了我们团队很大的支持。免费的场地、便利的融资环境、创业期的各种补贴,让我体会到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12字定位的真正含义。这个电商平台运营6个月后,就实现直连国际212个大型供应商,货品种量超过15万种,完成跨境交易8124单,间接孵化跨境电商企业140多家,实现单月最高交易总额超过3450万美元。创业不到一年,公司就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并于3年后成功孵化出区。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圳前海蛇口片区,实地察看前海开发情况。我作为香港创业青年代表,向总书记汇报自己在深港青年梦工场的创业情况。总书记说,梦工场是圆梦的地方。总书记还同我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这让我们每个创业者都倍感振奋,也让我们在大湾区创业更有信心。细细回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创业发展方向有着极大的启发。
从创客青年成了青年们的创客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我作为一个创业者,特别能理解香港青年,所以希望能尽己之力,最大程度地帮助他们融入内地。当香港青年专业联盟前海众创空间组建时,我主动请缨获任众创空间运营总监,开始为香港青年到前海创业提供咨询服务。
其实,很多香港青年已经具备了在内地城市创业的要素:有好的想法、有核心技术,有强的执行力,但他们对内地市场不熟悉而踟蹰不前。我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打通北上创业的“最后一公里”,为他们申请免费的办公空间,对接合适的创业政策等。
2018年,我到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边深造,了解科创领域的最新进展,一边深入了解香港青年的新需求,希望能够把我在前海积累的创业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2020年,我来到毗邻深圳河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创立了“UNI香港青年创业空间”,继续为到深圳创业的香港青年提供专业的导航、孵化服务。我把公司命名为“港湾”,希望香港青年拥抱大湾区,也希望这里成为他们的港湾。现在已经签约入驻40多个香港创业团队。
最近我们在策划一个活动,叫“深港青年同读一本书”。阅读是学习的重要一环,也是香港青年了解祖国、融入大湾区建设的好方法。我们希望两地青年在共同阅读中找到共鸣,碰撞思想的火花,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成长。
这几年,我每年都会新认识上千个香港青年,现在我的目标就是要将“打造在深香港人朋友圈”这件事做得更大,更成规模,让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香港创业者从大湾区出发,实现自己的创业梦。
香港青年同是湾区人,大湾区能够承载我们香港青年的宏大梦想。我希望能够沿着深圳河,将罗湖、福田、前海、南山等地的香港青年创业基地联动起来,形成一个链条,让香港青年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陈升在工作
大湾区的未来非常值得期待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亲身感受有哪些?
陈升:我来内地已经有8年多的时间。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以后,我感受到了大湾区的高速发展,也慢慢意识到,在大湾区城市间,会有很多挑战和机遇。而这些机遇正是我们这些青年企业家一直在寻找的,我们未来在发展事业上需要找到这些方向作为目标。我觉得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对我们最好的启发。
广州日报:请问对今后香港的发展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什么期许?
陈升:我过去几年见证了深港合作的很多成果。这些深港合作的经验,未来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间合作中,会有更大的参考价值。我们因为刚好是在湾区融合里面成长起来的,合作的精神也深入我们的血液里,我们会比其他一些企业家更敏感,更能抓住这些先机。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一定会很好。我看到越来越多的香港青年在这片热土上去追寻他们的梦想,所以我觉得未来真的非常值得期待。
黄奕贤:
大湾区既是创业舞台也是温馨的家
香港特区同龄人搭上大湾区快车
▶人物简介
在深就业的香港青年
曾是香港学界田径代表队的跳高运动员
如今就职于深圳前海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
黄奕贤
▶祝福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今年刚好二十五周岁。我希望我们这一代香港青年能够爱国爱港,全力以赴为香港社会以及大湾区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25岁的黄奕贤是一名“香港特区同龄人”。 25年前,香港回归祖国,黄奕贤呱呱坠地;25年间,香港飞速发展,黄奕贤也见证了湾区融合、璀璨变迁。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黄奕贤每天忙碌于跟香港青年有关的各种活动策划中。黄奕贤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全家人都在深圳安居乐业,搭乘粤港澳大湾区快车谋求更好发展,是我们全家人共同的心愿。”
搭上大湾区这趟“快车”
我在香港出生长大,但一直跟深圳有不解之缘。20世纪90年代,父亲到深圳创业。此后多年,父母都是在深港两地轮流居住。我小学和初中曾经在深圳生活过一段时间。搭乘粤港澳大湾区快车谋求更好发展,是我们全家人共同的心愿。2020年,我大学毕业后,就选择了来深圳打拼。
2021年1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鼓励在香港及大湾区内地城市均有业务的企业,聘请香港的大学毕业生,派驻他们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工作。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经过多轮面试后被录取,在前海开启了全新的工作和生活。
我从小就对活动策划有浓厚兴趣。我曾是香港学界田径代表队的跳高运动员,参与策划过大型体育运动嘉年华活动。如今我就职于深圳前海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中心,这里采用“港人服务港人”模式,扶持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创新创业。中心会定期组织讲座、创赛、训练营、交友论坛等活动,专注为科创、文创等领域的港澳青年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落地孵化服务。
整个大湾区生机勃勃,特别适合干劲十足的热血青年。我们中心除了正式员工大部分来自香港外,执行团队也有很多港籍实习生、志愿者,他们中不少是香港知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都非常看好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希望深入了解大湾区,期待陪着大湾区一起成长。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三个关键词,与大湾区多地的合作伙伴洽谈对接,策划、组织及统筹开展相关活动。
我在香港长大,在国外有过工作交流经验,现在又在内地工作,这种成长经历和前海“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的定位十分相似,也让我更好地在这里发挥所长。入职以来,我积极开展创业沙龙、港澳青年集市、政策宣讲等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在密集的锻炼中,工作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对前海和整个大湾区也有了全方位的了解。至今,我已经参与策划了数十场面向港澳青年的创业培训和国情考察活动。
在疫情来临的时候,当时,共青团深圳市委正在筹备港澳青年驿站,有20多名香港青年住进来,于是我和朋友们发起和组织了“香港在深创业青年志愿服务队”,参与到抗疫一线之中,在志愿服务中传递温暖与力量。每天从10时到22时,在12个小时里,在我们轮番上岗,化身“小蓝”,给市民提供帮助。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我们都很开心能为疫情防控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期待做一个“摆渡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提速,“硬联通”“软联通”齐发力,大湾区各城市之间正加速形成互补式发展,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打开新空间,成了港澳创业者逐梦的热土。我相信,未来香港在与大湾区其他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过程中,必将为港澳青年带来大量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也有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未来,我期待做一个“摆渡人”,鼓励引导更多香港年轻一代北上逐梦。我希望通过不同方式让更多香港青年了解大湾区各地发展新貌,进一步扩大相关资讯及支持政策的传播和普及力度。
大湾区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这里既是创业的大舞台,也是我们香港青年温馨的家。
香港青年在这里有很多发展机遇
广州日报: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对个人而言意味着什么,亲身感受有哪些?
黄奕贤:我是1997年出生于香港,在香港也有过短暂的工作经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我就更加关注大湾区了,随后通过“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来到前海发展。在前海我感受到这里非常欢迎我们香港青年。我觉得,我们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会有很多发展机遇。
广州日报:您对今后香港的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什么期许?
黄奕贤:我希望香港能够发挥自己的所长,通过它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发展的产业,比如现代服务业、金融产业等,去带动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发展。然后也希望大湾区内地城市能够发展各自的优势,带动香港更好发展。今后希望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能够融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紧密。
广州日报:香港回归25年中有什么重要时刻是让你最感动的?
黄奕贤:我是1997年出生的,香港回归的时候我还很小,但是我会经常翻阅以前的资料,回归当天的场景让人非常感动,至今难忘。
策划:赵东方 余靖
执行:汤新颖 何超
统筹:黄婉华 章虹 温俊华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王纳
视频统筹:章虹 黄婉华
视频采访:王纳
视频剪辑:黄宏斌
视频片头设计:丁钰洵
视频封面设计:蒋秋平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